壬戌,以汴西运使崔纵兼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纵,涣之子也。

九月,丙戌,神策将刘德言、宣武将唐汉臣与淮宁将李克诚战,败于沪涧。时李勉遣汉臣将兵万人救襄城,上遣德信帅诸将家应募者三千人助之。勉奏:“李希烈精兵皆在襄城,许州空虚,若袭许州,则襄城围自解。”遣二蒋趣许州,未至数十里,上遣中使责其违诏,二将狼狈而返,无复斥候。克诚伏兵邀之,杀伤大半。汉臣奔大梁,德信奔汝州。希烈游兵剽掠至伊阙。勉复遣其将李坚帅四千人助守东都,希烈以兵绝其后,坚军不得还。汴军由是不振,襄城益危。

上以诸军讨淮宁者不相统壹,庚子,以舒王谟为荆襄等道行营都元帅,更名谊。以户部尚书萧复为长史,右庶子孔巢父为左司马,谏议大夫樊泽为右司马,自馀将佐皆选中外之望。未行,会泾师作乱而止。复,嵩之也;巢父,孔子三十七世孙也。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详细记录了唐朝中期的历史事件。其中,壬戌日发生的事件,涉及到汴西运使崔纵和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的任命,以及与淮宁将李克诚的战斗等情节,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具体如下:

  1.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八 · 唐纪四十四壬戌,以汴西运使崔纵兼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纵,涣之子也。”
    诗中描述了德宗皇帝在壬戌这一天,命令汴西运使崔纵兼任了魏州的四位节度使的都粮料使职务。这里的“汴西运使”指的是一个官职或职位,负责处理汴州(今河南开封)及周边地区的物资运输和管理工作。而“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则是具体的职务名称,其中“节度”指的是节度使,即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而“都粮料使”则是指管理粮食及其他物资的官员。这个任命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对地方军事和经济管理的高度重视。
  2. 译文:崔纵被任命为汴西运使并兼任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崔纵是崔涣的儿子。
  3. 关键词注释
  • 汴西运使:负责管理汴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物资运输和行政事务的官员。
  • 魏州四节度都粮料使:指在魏州地区担任四位节度(相当于军区长)的官员,负责管理该地区的军事、经济和粮食供应。
  1. 赏析:《唐纪四十四》中关于崔纵的描述,揭示了唐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治结构的一个侧面。通过这样的历史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政府对于地方官员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在政治运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对《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中相关诗句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政治体制的运作方式及其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