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河、陇既没于吐蕃,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归路既绝,人马皆仰给于鸿胪。礼宾委府、县供之,于度支受直。度支不时付直,长安市肆不胜其弊。李泌知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馀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命检括胡客有田宅者停其给。凡得四千人,将停其给。胡客皆诣政府诉之,泌曰:“此皆从来宰相之过,岂有外国朝贡使者留京师数十年不听归乎!今当假道于回纥,或自海道各遣归国,有不愿归者,当于鸿胪自陈,授以职位,给俸禄为唐臣。人生当乘时展用,岂可终身客死邪!”于是胡客无一人愿归者,泌皆分隶神策两军,王子、使者为散兵马使或押牙,馀皆为卒,禁旅益壮。鸿胪所给胡客才十馀人,岁省度支钱五十万缗,市人皆喜。
诗句释义与译文:
“河、陇既没于吐蕃”: 指的是唐朝的河州和陇州被吐蕃占领。这是唐朝在中唐时期遭受的外患之一,标志着唐朝西北边疆的沦陷。
“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归路既绝”: 这句话说明了自从天宝年间以后,由于战争和内部政治斗争的影响,安西都护府(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北庭)向朝廷报告的情况以及来自西域国家的使者来到长安后,发现回程的路线已经被吐蕃切断。
“人马皆仰给于鸿胪”: 这里说明在长安的胡人(包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人)生活所需依赖的是鸿胪寺(即鸿胪馆)提供的资助和服务。
“礼宾委府、县供之,于度支受直”: 表明唐朝中央政府通过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和地方政府来提供经济支持,而这部分支出则从国库的度支中拨付。
“度支不时付直,长安市肆不胜其弊”: 描述了财政困难使得政府无法按时支付对外宾的经济支持,导致长安的市场和经济受到影响,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李泌知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馀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 这是对李泌策略的具体描述。李泌意识到这些外国使节长期留在长安,有的甚至超过四十年,他们在长安已经安家立业,甚至有了自己的妻儿,购买土地房产,并以此作为资本进行商业活动,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国家。
“命检括胡客有田宅者停其给”: 李泌下令检查所有胡人的田地房屋状况,对于那些拥有资产的人暂时停止对他们的财政资助,以促使他们离开长安返回本国。
赏析:
李泌的策略体现了他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一面,他认识到长期滞留在外的胡人对国家的财政构成负担,并且也影响了长安的社会稳定。通过暂时削减对这些胡人的支持,他迫使这些人不得不考虑离开长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压力,同时也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稳定。然而,这种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不满,尤其是那些在长安已经安家立业的胡人。尽管如此,这一策略最终为唐朝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也为后来的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