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武节度使唐朝臣不严斥候,己未,奚、室韦寇振武,执宣慰中使二人,大掠人畜而去。时回纥之众逆公主者在振武,朝臣遣七百骑与回纥数百骑追之,回纥使者为奚、室韦所杀。

九月,庚申,吐蕃尚志董星寇宁州,张献甫击却之。吐蕃转掠鄜、坊而去。

元友直句检诸道税外物,悉输户部,遂为定制,岁于税外输百馀万缗、斛,民不堪命。诸道多自诉于上,上意寤,诏:“今年已入在官者输京师,未入者悉以与民;明年以后,悉免之。”于是东南之民复安其业。

回纥合骨咄禄可汗得唐许婚,甚喜,遣其妹骨咄禄毘伽公主及大臣妻并国相、趺跌都督以下千馀人来迎可敦,辞礼甚恭,曰:“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为患,子当为父除之!”因詈辱吐蕃使者以绝之。冬,十月,戊子,回纥至长安,可汗仍表请改回纥为回鹘,许之。

振武节度使唐朝臣在处理边境冲突时,表现出了对国家责任的担当。他未能严格执行斥候制度,导致边境受到侵犯,损失惨重。回纥使者为敌方所杀,显示了唐朝与回纥之间的紧张关系。吐蕃入侵宁州和西川,尽管张献甫进行了英勇抵抗,但吐蕃的势力依然强大。元友直通过检举税收外之物,试图改善财政状况,却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关键词解释:

  1. 振武节度:唐代对北方边境地区的一种军事行政区划,主要负责防御外敌侵扰。
  2. 奚、室韦: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经常侵扰中原地区。
  3. 宣慰中使:唐朝时期的官职,负责向边疆派遣使者传达朝廷旨意和处理外交事务。
  4. 税外物:指超出正常赋税范围的物品,通常涉及走私或违规行为。
  5. 吐蕃:古代藏族政权,位于青藏高原一带,与唐朝有多次边境冲突。
  6. 盐、夏二城:指当时修筑的两座城池,用以增强边防。
  7. 两林、骠旁:指的是吐蕃军队进攻的地区,是唐朝西部边陲的重要防线之一。
  8. 东蛮:指的是唐朝在西南边境上的一个部落群体,经常与吐蕃等民族发生冲突。
  9. 清溪关、铜山:分别是唐朝时期位于四川境内的两个重要关隘,常成为边防战事的关键地点。
  10. 两税制:唐朝实施的税收制度,包括田赋、户调等,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并维护社会秩序。

赏析:
此次事件不仅反映了唐朝内部对于边境管理的疏忽,也揭示了唐朝面对外来威胁时的无力感。唐朝臣的不严斥候政策直接导致了边境的失控,使得国家陷入了被动局面。回纥使者的死亡则凸显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复杂的政治与军事关系,以及这些民族对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极端追求。

在经济方面,元友直句检诸道税外物的举动虽然暂时稳定了国家财政,却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这一事件不仅是一次边境冲突的记录,更是对唐朝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也暴露出唐朝在处理边疆问题上的不足与挑战。

此事件不仅体现了唐朝在边境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提醒后世在审视历史时,应从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本质,以便更好地吸取教训,完善未来的历史记载和国家治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