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以横海留后程怀直为沧州观察使。怀直请分景城、弓高为景州,仍请朝廷除刺史。上喜曰:“三十年无此事矣!”乃以员外郎徐伸为景州刺史。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屡乞更命相。上欲用户部侍郎班宏,泌言宏虽清强而性多凝滞,乃荐窦参通敏,可兼度支盐铁;董晋方正,可处门下。上皆以为不可。参,诞之玄孙也,时为御史中丞兼户部侍郎;晋为太常卿。至是泌疾甚,复荐二人。庚子,以董晋为门下侍郎,窦参为中书侍郎兼度支转运使,并同平章事。以班宏为尚书,依前度支转运副使。参为人刚果峭刻,无学术,多权数,每奏事,诸相出,参独居后,以奏度支事为辞,实专大政,多引亲党置要地,使为耳目。董晋充位而已。然晋为人重慎,所言于上前者未尝泄于人,子弟或问之,晋曰:“欲知宰相能否,视天下安危。所谋议于上前者,不足道也。”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三 · 唐纪四十九
戊戌,以横海留后程怀直为沧州观察使。程怀直请求将景城和弓高县分别划归为景州,并请求朝廷任命刺史。皇上很高兴地说:“三十年未有此事了!”于是任命员外郎徐伸为景州刺史。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多次请求更换宰相。皇上想要任命户部侍郎班宏,但李泌说班宏虽然清廉刚强但却性格多疑,于是推荐窦参通达敏捷,可以兼任度支盐铁;董晋正直,可以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皇上都认为不行。窦参是窦诞的玄孙,当时担任御史中丞并兼管户部侍郎;董晋则是太常卿。此时李泌病得很重,又推荐了两个人。庚子,任命董晋为门下侍郎,窦参为中书侍郎兼度支转运使,同时任同平章事。任命班宏为尚书,依前作为度支转运副使。窦参为人刚毅果断严厉刻薄,没有学识才能,经常运用权术,每当奏事的时候,诸相离开,只有窦参留在后面,并以奏报度支的事为名,实际上他掌握了大政。经常援引亲信的人置于要职上,使他们成为自己的耳目。董晋只是充任而已。但是董晋为人谨慎慎重,所说的话从未泄露给其他人知道,他的子弟有时问起他的话,董晋就说:“想知道宰相能否胜任,就看国家是否平安。所谋划向皇上报告的事务,不值得说。”
赏析:
这是一段关于唐代历史人物任免的记录文字。文中涉及的人物包括李泌、窦建、窦参等,他们在唐朝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政治地位和作用。
李泌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多次请求更换宰相,希望皇帝能够更加英明地治理国家。他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皇帝应该选择有才能的人来担任宰相职位,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窦建则是一位地方官员,他在任职期间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地方治理的水平。在文章中,他提到了自己对于地方官的职责和权限的认识,以及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的方法。
窦参则是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官员。在文章中,他被认为是一个刚毅果断严厉刻薄的人,经常运用权术来处理政务。然而,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如通达敏捷,能够兼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在文中,作者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这段文字通过对这些人的介绍,展示了唐代官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气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