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平卢节度使李纳薨。军中推其子师古知留后。
六月,吐蕃千馀骑寇泾州,掠田军千馀人而去。
岭南节度使奏:“近日海舶珍异,多就安南市易,欲遣判官就安南收市,乞命中使一人与俱。”上欲从之,陆贽上言,以为:“远国商贩,惟利是求,缓之斯来,扰之则去。广州素为众舶所凑,今忽改就安南,若非侵刻过深,则必招携失所,曾不内讼,更荡上心。况岭南、安南,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岂必信岭南而绝安南,重中使以轻外使。所奏望寝不行。”
秋,七月,甲寅朔,户部尚书判度支班宏薨。陆贽请以前湖南观察使李巽权判度支,上许之。既而复欲用司农少卿裴延龄,贽上言,以为:“今之度支,准平万货,刻吝则生患,宽假则容奸。延龄诞妄小人,用之交骇物听。尸禄之责,固宜及于微臣。知人之明,亦恐伤于圣鉴。”上不从。己未,以延龄判度支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唐纪五十
癸酉,平卢节度使李纳薨。军中推其子师古知留后。
六月,吐蕃千馀骑寇泾州,掠田军千馀人而去。
岭南节度使奏:“近日海舶珍异,多就安南市易,欲遣判官就安南收市,乞命中使一人与俱。”上欲从之,陆贽上言,以为:“远国商贩,惟利是求,缓之斯来,扰之则去。广州素为众舶所凑,今忽改就安南,若非侵刻过深,则必招携失所,曾不内讼,更荡上心。况岭南、安南,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岂必信岭南而绝安南,重中使以轻外使。所奏望寝不行。”
秋,七月,甲寅朔,户部尚书判度支班宏薨。陆贽请以前湖南观察使李巽权判度支,上许之。既而复欲用司农少卿裴延龄,贽上言,以为:“今之度支,准平万货,刻吝则生患,宽假则容奸。延龄诞妄小人,用之交骇物听。尸禄之责,固宜及于微臣。知人之明,亦恐伤于圣鉴。”上不从。己未,以延龄判度支事。
译文:
癸酉日,平卢节度使李纳去世,他的部下推举他的儿子师古代理留后职务。
六月,吐蕃派出千余名骑兵入侵泾州,掠夺了田军一千多人后离去。
岭南节度使向皇帝报告说:“最近海舶带来了许多珍奇异宝,多数在安南进行贸易购买,我们想派遣判官前往安南进行采购交易,请求陛下派一名宦官陪同前往。”唐德宗打算同意这一建议,但陆贽上书进谏,认为“远国的商人只看重利益,如果过于拖延,他们就会离开;广州历来是各国商船的聚集之地,现在突然改变方向到安南进行交易,如果不是因为要求太过苛刻,那么必然导致失去交易伙伴,没有内部纷争,反而会动摇陛下的心志。况且岭南和安南都是我国的领土,中使和外使都是国家的臣子,难道一定要相信岭南就能断绝与安南的交易,重视外臣就轻视内臣?所以陛下应当驳回这一奏议。”
秋,七月一日,户部尚书兼管理度支班宏去世。陆贽请求任命之前任湖南观察使的李巽暂管度支事务,唐德宗同意了。不久又提议使用司农少卿裴延龄担任此职。陆贽上书进谏,认为“现在的度支事务要量力而行,过分吝啬会导致祸患,宽容过度则会容忍贪官污吏。裴延龄为人荒诞无知,使用他会引起人们的惊恐不安。作为大臣有责任保护百姓,我了解人的才能,也担心会伤害陛下的智慧。”但唐德宗并未采纳。六日,唐德宗任命裴延龄为度支使。
赏析:
本篇记录了唐代德宗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以及相关人物的言论。首先提到的李纳的逝世及其家族事务的安排,体现了唐朝时期对地方高级官员的重视。其次,关于吐蕃侵犯泾州的战事,描绘了当时边疆紧张的局势以及将领们的反应和处理方式。接着,提到岭南节度使的报告和朝廷内部的争议及最终决策过程,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策略以及朝中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关于裴延龄被任命为度支使的事件,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展示了朝廷内部不同意见的较量以及对人才的不同评价标准。整体而言,本篇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状况和社会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