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惟恭既执李乃,遂权军事,自谓当代万荣,不遣人迎董晋。晋既受诏,即也傔从十馀人赴镇,不用兵卫。至郑州,迎者不至,郑州人为晋惧,或劝晋且留观变。有自汴州出者,言于晋曰:“不可入。”晋不对,遂行。惟恭以晋来之速,不及谋。晋去城十馀里,惟恭乃帅诸将出迎。晋命惟恭勿下马,气色甚和,惟恭差自安。既入,仍委惟恭以军政。
初,刘玄佐增汴州兵至十万,遇之厚,李万荣、邓惟恭每回厚焉。士卒骄,不能御,乃置腹心之士,幕于公庭庑下,挟弓执剑以备之,时劳赐酒肉。晋至之明日,悉罢之。
戊威,韩王迥薨。
壬子,诏以宣武将士邓惟恭等有执送李乃功,各迁官赐钱。其为乃所胁,邀逼制使者,皆勿问。
八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己巳,以田季安为魏博节度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 · 唐纪五十一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贞元十年六月,壬寅朔,昭义节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
译文:
在德宗皇帝神武圣文皇帝第十年(794年)的6月,壬寅朔日,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李抱真的从外甥元仲经密谋杀了李抱真,假装为他上表请求任命他的儿子担任官职,并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去王武俊那里骗取钱财。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李抱真死后,其子缄与从甥元仲经密谋杀死父亲的事件,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黑暗。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政治阴谋的揭露和批判。通过这首诗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其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