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大荒落,尽旃蒙作噩,凡五年。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
◎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八零一年
春,正月,甲寅,韩全义至长安,窦文场为掩其败迹,上礼遇甚厚。全义称足疾,不任朝谒,遣司马崔放入对。放为全义引咎,谢无功,上曰:“全义为招讨使,能招来少诚,其功大矣,何必杀人然后为功邪!”闰月,甲戌,归夏州。韦士宗既入黔州,妄杀将吏,人心大扰。士宗惧,三月,脱身亡走。夏,四月,辛亥,以右谏议大夫裴佶为黔州观察使。
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朔方邠、宁,庆节度使杨朝晟防秋于宁州,乙酉,薨。
初,浑瑊遣兵马使李朝寀将兵戌定平。瑊薨,朝寀请以其众隶神策军;诏许之。
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迁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军士私议曰:“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它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
德宗贞元年间的历史回顾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年的记录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映射着那个时代的光辉。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帝执政期间,国家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正月,甲寅日,韩全义抵达长安。窦文场为了掩盖他败亡的事实,给予了全义极高的礼遇。全义因足疾未能朝见,于是派遣司马崔放应对。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信任,也是对国家治理智慧的一次考验。
全义虽然称病,但并未完全脱离政务。他的健康状况虽不佳,但他依然以大局为重,处理国家的事务。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认为他为国家招来少量诚臣有功,而不必通过杀人来实现这一点。这种宽容和务实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君主的智慧与远见。
闰月,甲戌日,全义终于结束了他在夏州的职务,回归京城。尽管路途遥远,但他的内心似乎始终与皇城保持了紧密的联系。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全义的政治智慧,更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态的一部分。
这一年还见证了李朝寀在朔方的军事部署,以及对宁州军队的果断调整。韦士宗成功收复黔州后,其策略和勇气也为朝廷所赞赏。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唐代中期的政治风貌和社会动态。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复杂多变但又充满活力的时代。从全义的行为到窦文场的处理方式,再到德宗的宽容与睿智,每一个细节都反映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氛围。这些历史片段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视野,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机会。
通过对贞元十七年的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唐代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风貌,同时也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