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以太常卿齐挤为中书舍人、同平章事。

癸亥,以张愔为徐州留后。

冬,十月,吴少诚引兵还蔡州。先是,韦皋闻诸军讨少诚无功,上言“请以浑瑊、贾耽为元帅,统诸军。若重烦元老,则臣请以精锐万人下巴峡,出荆楚以剪凶逆。不然,因其请罪而赦之,罢两河诸军以休息私公,亦策之次也。若少诚一旦罪盈恶稔,为麾下所杀,则又当以其爵位授之,是除一少诚,生一少诚,为患无穷矣。”贾耽言于上曰:“贼意盖亦望恩贷,恐须开其生路。”上然之。会少诚致书币于监官军者求昭洗,监军奏之。戊子,诏赦少诚及彰义将士,复其官爵。

己丑,河东节度使李说薨。甲午,以其行军司马郑儋为节度使。上择可以代儋者,以刑部员外郎严绶尝以幕僚进奉,记其名,即用为河东行军司马。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 · 唐纪五十一》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间的历史事件。在这段历史中,有诸多关键人物和重要事件被记载下来,例如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的逝世以及他的继任者张愔的任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庚申日记载:以太常卿齐挤为中书舍人、同平章事。这一事件标志着朝廷对于一位官员的晋升或调整。

  2. 癸亥日记载:以张愔为徐州留后。这则反映了地方军事领导层的变动,可能影响到当地的军事战略部署。

  3. 冬十月记载:吴少诚引兵还蔡州。这一描述揭示了吴少诚的军事行动和可能的战略意图,同时也显示了朝廷对此的应对措施。

  4. 戊子日记载:诏赦少诚及彰义将士,复其官爵。这表明朝廷对某位将领进行了赦免,并恢复了其官职和爵位。

  5. 己丑日记载:河东节度使李说薨。这是一则关于地区高级官员去世的消息,反映了该地区政治格局的一次变动。

  6. 甲午日记载:以其行军司马郑儋为节度使。这一事件说明了朝廷对于某位官员的提拔或任命,可能预示着新的政策或战略调整。

  7. 庚申日记载:上择可以代儋者,以刑部员外郎严绶尝以幕僚进奉,记其名,即用为河东行军司马。这说明朝廷在选拔官员时注重经验和资历,也显示出对于特定人才的重视。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时政治、军事动态的生动描写。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