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数为韦皋所败,同岁,其曩贡、腊城等九节度婴、笼官马定德帅其部落来降。定德有智略,吐蕃诸将行兵,皆禀其谋策,常乘驿计事,至是以兵数不利,恐获罪,遂来奔。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 唐纪五十一
吐蕃数为韦皋所败,同岁,其曩贡、腊城等九节度婴、笼官马定德帅其部落来降。
译文:
吐蕃多次被韦皋打败,在同一年,他们的曩贡、腊城等九节度将领和笼官马定德率领他们部落的人前来投降。
注释:
吐蕃:古代藏族的称呼。
韦皋:唐朝时期的名将,曾任剑南节度使。
曩贡、腊城:吐蕃的两个城市。
九节度领:指吐蕃的九个节度领。
婴、笼官:吐蕃的官员。
帅:率领。
降:投降。
智略:智慧和谋略。
驿计事:乘坐驿站马车商议事情。
以兵数不利:因为军事上的失利。
恐获罪:担心会遭受处罚。
遂来奔:因此前来投奔。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吐蕃在战争中屡次失败,最终选择向唐朝投降。诗中主要描绘了吐蕃将领和官员的智慧和谋略,以及他们对唐朝军队的敬畏和信任。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军队的强大和威武,使得吐蕃不得不选择投降。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感。同时,它也体现了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强势地位,展示了唐朝的强大和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