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甲戌,以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王叔文自知为内外所憎疾,欲夺取宦官兵权以自固,籍希朝老将,使主其名,而实以泰专其事。人情不测其所为,益疑惧。
辛卯,以王叔文为户部侍郎,依前充度支、盐铁转运副使。俱文珍等恶其专权,削去翰林之职。叔文见制书,大惊,谓人曰:“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职事,则无因而至矣。”王伾即为疏请,不从。再疏,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去学士名。叔文始惧。
六月,己亥,贬宣歙巡官羊士谔为汀州宁化尉。士谔以公事至长安,遇叔文用事,公言其非。叔文闻之,怒,欲下诏斩之,执谊不可;则令杖杀之,执谊又以为不可,遂贬焉。由是叔文始大恶执谊,往来二人门下者皆惧。先时,刘辟以剑南支度副使将韦皋之意于叔文,求都领剑南三川,谓叔文曰:“太尉使辟致微诚于公,若与某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以相酬。”叔文怒,亦将斩之,执谊固执不可。辟尚游长安未去,闻贬士谔,遂逃归。执谊初为叔文所引用,深附之,既得位,欲掩其迹,且迫于公议,故时时为异同,辄使人谢叔文曰:“非敢负约,乃欲曲成兄事耳!”叔文诟怒,不之信,遂成仇怨。
诗句及译文:
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
甲戌,以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
王叔文自知为内外所憎疾,欲夺取宦官兵权以自固,籍希朝老将,使主其名,而实以泰专其事。
人情不测其所为,益疑惧。
辛卯,以王叔文为户部侍郎,依前充度支、盐铁转运副使。
俱文珍等恶其专权,削去翰林之职。
叔文见制书,大惊,谓人曰:“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职事,则无因而至矣。”
王伾即为疏请,不从。
再疏,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去学士名。
叔文始惧。
注释:
- 五月,辛未: 在五月的辛未这一天,唐德宗任命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
- 甲戌: 在同一天,唐德宗又任命韩泰为行军司马。
- 王叔文自知为内外所憎疾: 王叔文因为自己的行为和态度,遭到了朝廷内外的厌恶和憎恨。
- 欲夺取宦官兵权以自固: 王叔文企图夺取宦官的军事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 籍希朝老将,使主其名: 通过让范希朝这样的资深将领名义上主持事务来控制局面。
- 实以泰专其事: 实际上把权力全部掌握在韩泰手里。
- 人情不测其所为: 人们对于王叔文的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疑虑。
- 益疑惧: 这种不稳定的局面使得王叔文更加感到恐惧不安。
- 辛卯: 在六月的辛卯这一天,王叔文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并且继续担任度支和盐铁转运副使。
- 俱文珍等恶其专权,削去翰林之职: 由于俱文珍等人的反对,王叔文被免去了翰林学士的职务。
- 叔文见制书,大惊,谓人曰: 当看到皇帝的命令后,王叔文感到非常震惊,并告诉身边的人。
- 谓人曰:“叔文日时至此商量公事”: 王叔文对周围的人说:“我在这里讨论公务。”。
- 若不得此院职事,则无因而至矣: 如果得不到翰林学士院的职位,就无法到达目的地。
- 王伾即为疏请: 王伾为此写了一封奏疏请求。
- 不从: 皇帝不同意他的要求。
- 再疏,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去学士名: 他又写了一次奏疏,皇帝终于同意他每三五天可以进入翰林院,去掉他的学士名号。
- 叔文始惧: 王叔文开始感到恐惧。
- 俱文珍等恶其专权,削去翰林之职: 由于俱文珍等人的厌恶和反对,王叔文被剥夺了翰林学士的职务。
- 叔文见制书,大惊: 当王叔文看到皇帝的命令后,他感到非常震惊。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王叔文的政治生涯中的一些关键时刻。王叔文因与宦官发生冲突而被贬职,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在被贬期间仍然积极地寻求恢复官职的机会,但多次失败。最终,他得到了重新任职的机会,但这次他更加谨慎,不敢轻易行事。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