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振武奏吐蕃五万馀骑至拂梯泉。辛未,丰州奏吐蕃万馀骑至大石谷,掠回鹘入贡还国者。
左神策军吏李昱贷长安富人钱八千缗,满三岁不偿,京兆尹许孟容收捕械系,立期使偿,曰:“期满不足,当死。”一军大惊。中尉诉于上,上遣中使宣旨,送本军,孟容不之遣。中使再至,孟容曰:“臣不奉诏,当死。然臣为陛下尹京畿,非抑制豪强,何以肃清辇下!钱未毕偿,昱不可得。”上嘉其刚直而许之,京城震栗。
上遣中使谕王承宗,使遣薛昌朝还镇。承宗不奉诏。冬,十月,癸未,制削夺承宗官爵,以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招讨处置等使。翰林学士白居易上奏,以为:“国家征伐,当责成将帅,近岁始以中使为监军。自古及今,未有征天下之兵,专令中使统领者也。今神策军既不置行营节度使,即承璀乃制将也。又充诸军招讨处置使,即承璀乃都统也。臣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四夷闻之,必笑中国。陛下忍令后代相传云以中官为制将、都统自陛下始乎!臣又恐刘济、茂昭及希朝、从史乃至诸道将校皆耻受承璀指麾,心既不齐,功何由立!此是资承宗之计而挫诸将之势也。陛下念承璀勤劳,贵之可也;怜其忠赤,富之可也。至于军国权柄,动关理乱,朝廷制度,出自祖宗,陛下宁忍徇下之情而自隳法制,从人之欲而自损圣明,何不思于一时之间而取笑于万代之后乎!”时谏官、御史论承璀职名太重者相属,上皆不听。戊子,上御延英殿,度支使李元素、盐铁使李鄘、京兆尹许孟容、御史中丞李夷简、谏议大夫孟简、给事中吕元膺、穆质、右补阙独孤郁等极言其不可。上不得已,明日,削承璀四道兵马使,改处置为宣慰而已。李绛尝极言宦官骄横,侵害政事,谗毁忠贞。上曰:“此属安敢为谗!就使为之,朕亦不听。”绛曰:“此属大抵不知仁义,不分枉直,唯利是嗜,得赂则誉跖、足乔为廉良,怫意则毁龚、黄为贪暴,能用倾巧之智,构成疑似之端,朝夕左右浸润以入之,陛下必有时而信之矣。自古宦官败国者,备载方册,陛下岂得不防其渐乎!”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壬戌,公元812年)
唐朝宪宗时期,宦官李承忠因贪腐而被贬。同时,李夷简弹劾京兆尹杨凭的贪污行为及权德舆的忠诚。此事件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对腐败官员的处理。
诗歌翻译
- 诗句原文:
丙辰,振武奏吐蕃五万馀骑至拂梯泉。
辛未,丰州奏吐蕃万馀骑至大石谷,掠回鹘入贡还国者。
译文:
- 丙辰,振武军报告说,有五万多吐蕃骑兵抵达拂梯泉。
- 辛未,丰州报告说,有一万多吐蕃骑兵抵达大石谷,掠夺了回鹘进入中原的贡品并返回国家。
- 诗句原文:
左神策军吏李昱贷长安富人钱八千缗,满三岁不偿,京兆尹许孟容收捕械系,立期使偿,曰:“期满不足,当死。”一军大惊。
译文:
- 左神策军的一位官吏李昱向长安的一个富裕家庭借了八千缗钱,三年后还不上,京兆尹许孟容将李昱逮捕并拘禁起来,要求他在限定时间内偿还债务,否则就要被处死。整个军队都非常震惊。
- 诗句原文:
中尉诉于上,上遣中使宣旨,送本军,孟容不之遣。中使再至,孟容曰:“臣不奉诏,当死。然臣为陛下尹京畿,非抑制豪强,何以肃清辇下!钱未毕偿,昱不可得。”上嘉其刚直而许之,京城震栗。
译文:
- 中尉将情况禀报给皇帝,皇帝派宦官传达圣旨,命令将李昱送往原籍地,但许孟容拒不执行。当宦官再次来到时,许孟容表示:“我若不听从圣旨,应受惩罚。然而我在京师担任要职,不是压制豪强,又能如何肃清京城内外!如果钱还未全部偿还,李昱就无法得到应有的待遇。”皇帝因此赞扬许孟容的刚直而答应了他的要求,京城内的人因此而感到震惊。
赏析
在《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中,通过描绘一系列政治事件及其人物的反应与决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权力斗争。从李承忠的贪腐被贬、杨凭被弹劾到宦官与京兆尹之间的紧张关系等,这些事件不仅展现了唐代中期的政治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公正与法律的渴望和追求。通过对事件的详细描述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个人行为对社会整体的影响。此外,该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政治道德的关注和反思,展示了他们在面对政治挑战时的坚持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