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安南都护张舟奏破环王三万众。

九月,甲辰朔,裴武复命。庚戌,以承宗为成德军节度、恒、冀、深、赵州观察使,德州刺史薛昌朝为保信军节度、德、棣二州观察使。昌朝,嵩之子,王氏之婿也,故就用之。田季安得飞报,先知之,使谓承宗曰:“昌朝阴与朝廷通,故受节钺。”承宗遽遣数百骑驰入德州,执昌朝,至真定,囚之。中使送昌朝节过魏州,季安阳为宴劳,留使者累日,比至德州,已不及矣。上以裴武为欺罔,又有谮之者曰:“武使还,先宿裴垍家,明旦乃入见。”上怒甚,以语李绛,欲贬武于岭南。绛曰:“武昔陷李怀光军中,守节不屈,岂容今日遽为奸回!盖贼多变诈,人未易尽其情。承宗始惧朝廷诛讨,故请献二州。既蒙恩贷,而邻道皆不欲成德开分割之端,计必有阴行间说诱而胁之,使不得守其初心者,非武之罪也。今陛下选武使入逆乱之地,使还,一语不相应,遽窜之暇荒,臣恐自今奉使贼廷者以武为戒,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莫肯尽诚具陈利害,如此,非国家之利也。且垍、武久处朝廷,谙练事体,岂有使还未见天子而先宿宰相家乎!臣敢为陛下必保其不然,此殆有谗人欲伤武及垍者,愿陛下察之。”上良久曰:“理或有此。”遂不问。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三十八 · 唐纪五十四
丙申,安南都护张舟奏破环王三万众。
九月,甲辰朔,裴武复命。庚戌,以承宗为成德军节度、恒、冀、深、赵州观察使,德州刺史薛昌朝为保信军节度、德、棣二州观察使。昌朝,嵩之子,王氏之婿也,故就用之。田季安得飞报,先知之,使谓承宗曰:“昌朝阴与朝廷通,故受节钺。”承宗遽遣数百骑驰入德州,执昌朝,至真定,囚之。中使送昌朝节过魏州,季安阳为宴劳,留使者累日,比至德州,已不及矣。上以裴武为欺罔,又有谮之者曰:“武使还,先宿裴垍家,明旦乃入见。”上怒甚,以语李绛,欲贬武于岭南。绛曰:“武昔陷李怀光军中,守节不屈,岂容今日遽为奸回!盖贼多变诈,人未易尽其情。承宗始惧朝廷诛讨,故请献二州。既蒙恩贷,而邻道皆不欲成德开分割之端,计必有阴行间说诱而胁之,使不得守其初心者,非武之罪也。今陛下选武使入逆乱之地,使还,一语不相应,遽窜之暇荒,臣恐自今奉使贼廷者以武为戒,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莫肯尽诚具陈利害,如此,非国家之利也。且垍、武久处朝廷,谙练事体,岂有使还未见天子而先宿宰相家乎!臣敢为陛下必保其不然,此殆有谗人欲伤武及垍者,愿陛下察之。”上良久曰:“理或有此。”遂不问。
解析:
这首诗是关于安南都护张舟击败环王的战事以及裴武和薛昌朝的任免事宜。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张舟在丙申日击败了环王的战役。第三句则是对裴武的任命及其职责的描述。第四句提到了薛昌朝被提升为保信军节度、德、棣二州观察使。第五句则涉及到了田季安得知消息后的反应和后续事件的发展。最后一句是李绛对裴武的评价以及他的担忧。
整首诗的大意是:安南都护张舟在丙申日击败了环王的战役,随后他被提升为成德军节度、恒、冀、深、赵州观察使;德州刺史薛昌朝被任命为保信军节度、德、棣二州观察使;田季安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他要求承宗将昌朝囚禁起来。然而,裴武却因为先在裴家的住所过夜而被皇帝怀疑。皇帝因此对裴武产生疑虑,并打算将他贬谪到岭南。李绛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裴武并没有做错什么。他还提到,薛昌朝之所以被提升是因为他已经受到朝廷的信任和宽容。
关键词注释:

  • 安南:唐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域,指的是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
  • 都护: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边境的少数民族和军事事务。
  • 节度使:唐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一个地区的军事、行政、司法等事务。
  • **保信军】:唐朝时期的一个军事组织的名称。
  • 德、棣二州:指德州市和棣州市,是唐朝时期的两个行政区域。
  • 中使:唐朝时期的一种宦官机构,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处理紧急事务。
  • 裴垍: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字弘元。
  • 李绛:唐朝时期的另一位宰相,字公垂。
  • 李怀光: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曾发动过叛乱。
  • 承宗:即张承宗,唐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曾担任过安南都护的职务。
  • 田季安:唐朝时期的一位藩王,曾试图控制周边地区。
  • 裴武:即裴延龄,唐朝时期的一位大臣,因涉嫌谋反而被捕。
  • 薛昌朝:即薛存义,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保信军节度、德、棣二州观察使。
  • 李绛:即李夷简,唐朝时期的另一位宰相,因反对裴武而被贬谪至岭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