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屠维赤奋若七月,尽玄黓执徐九月,凡三年有奇。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下
◎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八零九年
秋,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前为江西观察使,贪污僭侈。丁卯,贬凭临贺尉。夷简,元懿之玄孙也。上命尽籍凭资产,李绛谏曰:“旧制,非反逆不籍其家。”上乃止。凭之亲友无敢送者,栎阳尉徐晦独至蓝田与别。太常卿权德舆素与晦善,谓之曰:“君送杨临贺,诚为厚矣,无乃为累乎!”对曰:“晦自布衣蒙杨公知奖,今日远谪,岂得不与之别!借如明公它日为谗人所逐,晦敢自同路人乎!”德舆嗟叹,称之于朝。后数日,李夷简奏为监察御史。晦谢曰:“晦平生未尝得望公颜色,公何从而取之!”夷简曰:“君不负杨临贺,肯负国乎!”
资治通鉴·卷二二九·唐纪五十四 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八零九年
李夷简奏弹京兆尹杨凭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下
◎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八零九年
秋,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前为江西观察使,贪污僭侈。丁卯,贬凭临贺尉。夷简,元懿之玄孙也。上命尽籍凭资产,李绛谏曰:“旧制,非反逆不籍其家。”上乃止。凭之亲友无敢送者,栎阳尉徐晦独至蓝田与别。太常卿权德舆素与晦善,谓之曰:“君送杨临贺,诚为厚矣,无乃为累乎!”对曰:“晦自布衣蒙杨公知奖,今日远谪,岂得不与之别!借如明公他日为谗人所逐,晦敢自同路人乎!”德舆嗟叹,称之于朝。后数日,李夷简奏为监察御史。晦谢曰:“晦平生未尝得望公颜色,公何从而取之!”夷简曰:“君不负杨临贺,肯负国乎!”
译文:
在宪宗的昭文武功大圣至神孝皇帝的统治下,元和四年(己丑年)的秋天,七月,壬戌日,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京兆尹杨凭。杨凭之前曾任江西观察使,因贪污和奢侈而受到指责。丁卯日,他被贬为临贺郡的县尉。李夷简是元懿的孙子。因为担心追究杨凭的家庭背景会损害朝廷的公正,所以宪宗下令清查杨凭的家产。李绛劝阻道:“按照旧的法令,只有犯有反叛罪行的人才会没收其家财。”宪宗于是停止了这一做法。虽然杨凭没有亲友为他送行,但栎阳的尉官徐晦却独自前往蓝田,与杨凭告别。太常卿权德舆一向与徐晦关系很好,就告诉他:“您去送杨凭,实在是对他很好的照顾,但这也许会给您带来麻烦!”徐晦回答说:“我徐晦从平民百姓时开始就被杨凭赏识并提拔,现在他被贬为远地官员,我怎么能够不与他道别呢?如果有一天您被小人陷害而被赶出朝廷,我难道愿意做他的陌生人吗?”权德舆听了之后,对徐晦表示赞赏。过了几天,李夷简又推荐徐晦担任监察御史。徐晦感谢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您的面容,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呢?”李夷简说:“您没有辜负杨临贺的期望,怎么能辜负国家呢?”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京兆尹杨凭的事件。杨凭因先前的贪腐行为而被弹劾,尽管他的朋友和下属无人敢送行,但栎阳尉徐晦却选择了亲自前往蓝田为杨凭送行。这种忠诚的行为和无私的奉献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正直。权德舆对徐晦的评价和鼓励更是体现了他对正义的坚持和对朋友的关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强调了忠诚、廉洁和正直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中,即使是微小的个人行动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