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司农卿皇甫镈以兼中丞权判度支。镈始以聚敛得幸。
乙卯,刘总奏破成德兵于深州,斩首二千五百级。
乙丑,义武节度使浑镐奏破成德兵于九门,杀千馀人。镐,瑊之子也。
宥州军乱,逐刺史骆怡。夏州节度使田进讨平之。
五月,壬申,李光颜、乌重胤奏败淮西兵于陵去栅,斩首二千馀级。
六月,甲辰,高霞寓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时诸将讨淮西者,胜则虚张杀获,败则匿之。至是,大败不可掩,始上闻,中外骇愕。宰相入见,将劝上罢兵,上曰:“胜负兵家之常,今但当论用兵方略,察将帅之不胜任者易之,兵食不足者助之耳。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罢兵邪!”于是独用裴度之言,它人言罢兵者亦稍息矣。己酉,霞寓退保唐州。
上责高霞寓之败,霞寓称李逊应接不至。秋,七月,丁丑,贬霞寓为归州刺史,逊亦左迁恩王傅。以河南尹郑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彰义节度、申、光、蔡、唐、随、邓观察使,以唐州为理所。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原文的逐句翻译和注释,以及对其内容赏析:
- 原文:辛亥,司农卿皇甫镈以兼中丞权判度支。
- 译文:辛亥日,司农卿皇甫担任兼任中丞,暂时代理掌管度支。
- 注释:辛亥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期,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皇甫是一个官职,司农卿是高级官员,负责农业管理;中丞则是监察官,负责监督朝廷事务。权指的是临时代理的权力,权判意味着暂时处理某项工作或职务。
- 赏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状况。此条记录了皇甫在特定时期内担任临时职务的情况,可能涉及财政或行政事务。
- 原文:乙卯,刘总奏破成德兵于深州,斩首二千五百级。
- 译文:乙卯日,刘总在深州击败成德军,杀死敌人二千人。
- 注释:乙卯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期,这里用来表示时间。刘总是一个名字,可能是当时的将领。成德是指当时的一个割据势力。深州是一个地方名,这里指具体的地理位置。斩首表示杀死敌人的数量。
- 赏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状况。此条记录了刘总在特定时期内的军事胜利,显示了他的英勇和战术能力。
- 原文:乙丑,义武节度使浑镐奏破成德兵于九门,杀千馀人。
- 译文:乙丑日,义武节度使浑镐在九门击败成德军,杀死一千余人。
- 注释:乙丑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期,这里用来表示时间。义武节度使是一个地方官名,可能是当时的高级将领。成德是指当时的一个割据势力。九门是一个地名,这里指特定的地点。
- 赏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状况。此条记录了浑镐在特定时期内的军事胜利,显示了他的英勇和战术能力。
- 原文:宥州军乱,逐刺史骆怡。夏州节度使田进讨平之。
- 译文:宥州军队发生叛乱,驱逐了刺史骆怡。夏州的节度使田进平定了叛乱。
- 注释:宥州是一个地方官名,可能是当时的高级将领。刺史是地方官员的称呼。骆怡是一个人名,可能是当地的官员。夏州是一个地方官名,可能是当时的高级将领。田进是一个人名,可能是当时的高级将领。
- 赏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状况。此条记录了两个地方的军事行动和结果,显示了当时的地方治理情况。
- 原文:五月,壬申,李光颜、乌重胤奏败淮西兵于陵去栅,斩首二千馀级。
- 译文:五月初一,李光颜、乌重胤在陵去栅击败了淮西军队,杀死两千多人。
- 注释:壬申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期,这里用来表示时间。李光颜和乌重胤都是人物名称。淮西是地方的名称,这里指特定的地区。陵去栅是一个地名或位置,这里指具体的地点。斩首表示杀死敌人的数量。
- 赏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通过记录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状况。此条记录了李光颜和乌重胤在特定时期内的军事行动和结果,显示了他们的战斗能力和战绩。
- 原文:六月,甲辰,高霞寓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时诸将讨淮西者,胜则虚张杀获,败则匿之。至是,大败不可掩,始上闻,中外骇愕。宰相入见,将劝上罢兵,上曰:“胜负兵家之常,今但当论用兵方略,察将帅之不胜任者易之,兵食不足者助之耳。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罢兵邪!”于是独用裴度之言,他人言罢兵者亦稍息矣。己酉,霞寓退保唐州。
- 译文:六月初三,高霞寓在大败于铁城,只身逃生。当时其他将领讨伐淮西的军队,胜的时候虚张声势杀死敌人的数量,败的时候就隐藏起来。等到此时,大败无法掩盖,才开始上报,内外都十分震惊。宰相入朝觐见皇帝,将要劝说皇帝停止用兵,皇帝说:“胜负是兵家的常事,现在只需要讨论用兵的策略和方法,观察将领是否称职容易改变,粮食不够就帮助解决。怎么能因为一个将领失败就立刻议论要停止战斗呢?”于是只有裴度的话被采纳,其他人谈论结束战争的人也逐渐停止了。已酉日,高霞寓撤退到唐州进行防守。
- 注释:甲辰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期,这里用来表示时间。铁城是一个地名或位置,这里指具体的地点。高霞寓是一个人名或称号,可能是当地的将领或人物。
- 原文:上责高霞寓之败,霞寓称李逊应接不至。秋,七月,丁丑,贬霞寓为归州刺史,逊亦左迁恩王傅。以河南尹郑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彰义节度、申、光、蔡、唐、随、邓观察使,以唐州为理所。
- 译文:皇上追究高霞寓战败的原因,高霞寓声称李逊应对不及时。秋季,七月初二,唐宪宗将高霞寓降职为归州刺史,李逊也被降职为恩王的老师。任命河南尹郑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任命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彰义节度使、申州刺史、光州刺史、蔡州刺史、唐朝州刺史、随州刺史、邓州刺史观察使。唐州成为他的行政中心。
- 注释:丁丑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日期,这里用来表示时间。高霞寓是一个人名或称号。李逊是一个人名或称号。河南尹是地方的官名。郑权是一个人名或称号。山南东道节度使是地方的官名。袁滋是一个人名或称号。彰义节度使是地方的官名。申州、光州、蔡州、唐朝、随州、邓州刺史观察使是地方的官名。唐州是行政中心的名称。
《资治通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记载,为我们展现了唐代中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事件及其影响。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军事战略,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政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