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己亥,程异还自江、淮,得供军钱百八十五万缗。
谏议大夫韦绶兼太子侍读,每以珍膳饷太子,又悦太子以谐谑。上闻之,丁未,罢绶侍读,寻出为虔州刺史。绶,京兆人也。
吴元济见其下数叛,兵势日蹙,六月,壬戌,上表谢罪,愿束身自归。上遣中使赐诏,许以不死,而为左右及大将董重质所制,不得出。
秋,七月,大水,或平地二丈。
初,国子祭酒孔戣为华州刺史,明州岁贡蚶、蛤、淡菜,水陆递夫劳费,戣奏疏罢之。甲辰,岭南节度使崔咏薨,宰相奏拟代咏者数人,上皆不用,曰:“顷有谏进蚶、蛤、淡菜者为谁,可求其人与之。”庚戌,以戣为岭南节度使。
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上问之,对曰:“臣请自往督战。”乙卯,上复谓度曰:“卿真能为朕行乎?”对曰:“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观吴元济表,势实窘蹙,但诸将心不壹,不并力迫之,故未降耳。若臣自诣行营,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丙戌,以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又以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朗、同平章事。制下,度以韩弘已为都统,不欲更为招讨,请但称宣慰处置使,仍奏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皆朝廷之选,上皆从之。度将行,言于上曰:“臣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上为之流涕。八月,庚申,度赴淮西,上御通化门送之。右神武将军张茂和,茂昭弟也,尝以胆略自衒于度。度表为都押牙,茂和辞以疾,度奏请斩之。上曰:“此忠顺之门,为卿远贬。”辛酉,贬茂和永州司马。以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承简,崇文之子也。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 · 唐纪五十六
译文:闰月,己亥日,程异从江、淮地区返回长安,带回了供军饷钱一百二十五万缗。谏议大夫韦绶兼任太子侍读,经常用珍膳供养太子,又以谐谑取悦于太子。皇帝听闻此事,丁未日,罢免了韦绶侍读的职务,很快将他调出京城为虔州刺史。韦绶是京兆人。吴元济看到自己的军队连续叛乱,形势日渐紧迫,六月壬戌日,上表谢罪,表示愿意束身自归。皇帝派遣中使赐诏书,许诺不杀他,然而被左右亲信及大将董重质所制,未能出城。秋七月,发生大水灾,有的地面高达两丈。当初国子祭酒孔戣担任华州刺史,明州每年贡蚶蛤淡菜,水陆递夫劳费巨大,孔戣奏疏请求废除此贡品。甲辰日,岭南节度使崔咏去世,宰相推荐数人拟任代其职位,皇上皆不用,说:“先前有人上书进献蚶蛤淡菜的人是哪位,可寻找此人授予之。”庚戌日,任命孔戣为岭南节度使。各军讨伐淮西,四年未能攻克,馈运疲惫,民有耕牛因耕种而倒毙。皇帝也对此感到忧虑,向宰相询问。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沉默无言,皇上问其原因,回答说:“臣请自行前往督战。”乙卯日,皇上再次对裴度说:“你真是能为朕亲临战场吗?”裴度对曰:“臣发誓与贼寇不共戴天!臣近来观吴元济的奏章,实已势穷力蹙,只是诸将心不齐一,若不并力逼迫,故未投降耳。若臣亲自到行营指挥战事,诸将恐我夺其功,必争着向前攻破敌贼。”皇上大喜,丙戌日,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又任命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令下达,裴度以韩弘已经担任都统,不欲再为宣慰招讨使,请求只称宣慰处置使,同时上奏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皆朝廷选用之人,皇上皆听从其命。裴度出征之际,对皇上说:“臣若能够战胜贼寇,则朝见天子的日子就有希望;贼寇若还在,则归阙之日就无望。”皇上为之流泪。八月庚申日,裴度赴淮西前线,皇上从通化门送别。右神武将军张茂和,茂昭的弟弟,曾向裴度夸耀自己的胆略。裴度上表举荐张茂成为都押牙,张茂和推辞说自己有病,裴度奏请皇上将其斩首。皇上曰:“这是忠诚恭顺的门路,为卿远离贬谪。”辛酉日,将张茂和贬职为永州司马。任命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高承简,是崇文之子。
诗歌内容:
- 描述战争场景与人物情感:李愬至唐州时,军中将士皆因之前失败而畏惧战斗,李愬深知将士之心,安抚士卒。
- 描绘官员间互动及态度转变:裴度在出征前夕,向皇上表达自己愿亲自督战的决心与信心。
- 反映将领之间的竞争心理:裴度强调诸将应齐心协力攻败吴元济,否则功归于他人。
- 揭示朝廷对将领的态度与决策:裴度虽主张亲自出征,但最终获准只称宣慰处置使而不实际出征。
- 描写皇帝的忧心及决策过程的艰难:皇帝在征询大臣意见后作出决定,体现了决策过程中的慎重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