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吉不欲讨蔡,翰林学士令狐楚与逢吉善,度恐其合中外之势以沮军事,乃请改制书数字,且言其草制失辞。壬戌,罢楚为中书舍人。

李光颜、乌重胤与淮西战,癸亥,败于贾店。

裴度过襄城南白草原,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镇将楚丘曹华知而为备,击却之。度虽辞招讨名,实行无帅事,以郾城为治所。甲申,至郾城。先是,诸道皆有中使监陈,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度悉奏去之,诸将始得专军事,战多有功。

九月,庚子,淮西兵寇溵水镇,杀三将,焚刍稿而去。

初,上为广陵王,布衣张宿以辩口得幸。及即位,累官至比部员外郎。宿招权受赂于外,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逢吉恶之。上欲以宿为谏议大夫,逢吉曰:“谏议重任,必能可否朝政,始宜为之。宿小人,岂得窃贤者之位!必欲用宿,请先去臣乃可。”上由是不悦。逢吉又与裴度异议,上方倚度以平蔡。丁未,罢逢吉为东川节度使。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 唐纪五十六

李逢吉不欲讨蔡,翰林学士令狐楚与逢吉善,度恐其合中外之势以沮军事,乃请改制书数字,且言其草制失辞。壬戌,罢楚为中书舍人。

李逢吉,作为当时的宰相,他的态度和决策对国家的政策方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然而,他似乎并不愿意进行军事行动以消除国家的外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可能担心过度的军事介入会引发国内的政治动荡或引起其他势力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策略,即通过改革内部制度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出兵征讨。

翰林学士令狐楚是支持李逢吉政策的支持者之一。他可能认为,通过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国家的治理结构和发展状况,从而达到消除外部威胁的目的。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包括修订法令、优化行政流程等。然而,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反而因为与李逢吉的关系较好而被免职。

李光颜和乌重胤是淮西战役的两位将领。在这场战役中,李光颜和乌重胤率领的军队在贾店遭遇了淮西军队的伏击。结果,他们遭遇了重大的挫折。这场失败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战斗力,也给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裴度过襄城以南白草原时,遭到了淮西人的阻击。尽管他采取了一些防御措施,但最终还是被击退了。这次事件表明,淮西地区的抵抗力量非常强大,单靠武力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李逢吉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采取了一些策略性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调整他的政策,不再过于强调军事手段。他试图通过政治和经济的手段来解决淮西的问题,而不仅仅依靠军事行动。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政治压力,也为他赢得了一定的支持。

李逢吉的这一决策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从长远来看却为国家带来了更大的安定环境。他的政策调整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为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和和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