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董重质拥精兵万馀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胃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馀人相继来降。自元济就擒,愬不戮一人,凡元济官吏、帐下、厨厩之卒,皆复其职,使之不疑,然后屯于鞠场以待裴度。

以淮南节度使李鄘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己卯,淮西行营奏获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言于上曰:“淮西大有珍宝,臣能知之,往取必得。”上曰:“朕讨淮西,为人除害,珍宝非所求也。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 · 唐纪五十六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馀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译文:当时董重质拥有一万多精兵占据了洄曲。李愬说:“朱克融所期望的,是董重质的帮助罢了。”于是访问董重质的家,对他加以优待,并派他的儿子传道拿着书信去劝解董重质。董重质于是单枪匹马来到李愬那里投降。
赏析:本诗通过叙述董重质被擒后,李愬不杀一人,使其重新回到军中,并最终成功平定淮西叛乱的故事,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对于战争的态度和策略——以宽政、仁政来赢得敌军的心,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也展示了李愬的宽宏大量和智谋,使得敌军在没有遭受到残酷对待的情况下,主动归降。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 · 唐纪五十六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馀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译文:当时董重质拥有一万多精兵占据了洄曲。李愬说:“朱克融所期望的,是董重质的帮助罢了。”于是访问董重质的家,对他加以优待,并派他的儿子传道拿着书信去劝解董重质。董重质于是单枪匹马来到李愬那里投降。
赏析:本诗中,李愬面对强大的对手董重质,并没有采取强硬的策略,而是选择以柔克刚,通过安抚董重质和他的家人来争取他的归降。这种策略体现了李愬的智慧和远见,也显示了唐朝统治者在处理战争中的一种成熟态度。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 · 唐纪五十六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胃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馀人相继来降。自元济就擒,愬不戮一人,凡元济官吏、帐下、厨厩之卒,皆复其职,使之不疑,然后屯于鞠场以待裴度。
译文:李愬派遣李进诚攻打牙城,烧毁了它的外门,并获取了盔甲仓库,取得了武器。到了癸酉这一天,李愬又发动进攻,烧毁了南门,百姓争相背负草料帮助李愬,城墙上的箭如同雨点一般密集。到了傍晚时分,城门被破坏,朱克融在城墙上请求宽恕自己的罪行,李进诚爬上梯子下来与他对话。到了甲戌这一天,李愬用囚车将朱克融送往京师,并向裴度报告了此事。当天,申州、光州以及各个镇守部队共约两万人陆续前来投降。自从朱克融被擒获以后,李愬并没有杀害一个人,凡是朱克融手下的官吏、亲信、厨官等士兵,都被恢复了职位,使他们不再怀疑,然后李愬的军队驻扎在球场,等待裴度的来临。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李愬如何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以及他的智勇双全,成功地平定了叛乱。同时,也表现了唐朝军队对敌军的尊重和人道主义精神,赢得了民心和士气。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 · 唐纪五十六
以淮南节度使李鄘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己卯,淮西行营奏获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言于上曰:“淮西大有珍宝,臣能知之,往取必得。”上曰:“朕讨淮西,为人除害,珍宝非所求也。
译文:朝廷任命淮南节度使李鄘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己卯这一天,淮西行营上奏朝廷抓获了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向皇上进言说:“淮西有很多珍贵的宝物,我能够知道,前去一定能得到。”皇上说:“朕讨伐淮西,是为了替天下人民除害,珍宝并不是我所追求的。”
赏析:这首诗记录的是杨元卿向皇帝进言,认为淮西有很多珍贵的宝物可以作为战争胜利的象征。然而皇帝的回答却是为了替天下人民除害,珍宝并非其所求。这反映了皇帝的仁慈和大义,以及他对战争目的的明确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