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重质之去洄曲军也,李光颜驰入其壁,悉降其众。庚辰,裴度遣马总先入蔡州慰抚。辛巳,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馀人入城,李愬具橐鞬出迎,拜于路左。度将避之,愬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始公败于郎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愬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入皆致死,战自倍矣。夫视元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计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矣,何暇立功乎!”众皆服。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诗句:
1 董重质之去洄曲军也

  • 董重质离开了洄曲军的情境。
  1. 李光颜驰入其壁,悉降其众
  • 李光颜迅速进入敌军壁垒,并使所有敌人投降。
  1. 庚辰,裴度遣马总先入蔡州慰抚
  • 在庚辰日,裴度派遣马总先行进入蔡州以安抚百姓。
  1. 辛巳,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馀人入城,李愬具橐鞬出迎,拜于路左
  • 辛巳日,裴度建立了彰义军节,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进入城内,李愬则持弓箭出门迎接,在路旁向裴度行拜礼。
  1. 度将避之,愬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
  • 裴度打算回避,李愬说:“蔡州人愚钝而顽固,不懂得尊卑之分,已经有数十年了。希望您用行动来教导他们,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尊贵。”裴度于是接受了他的建议。
  1. 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始公败于郎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
  • 李愬回到文城后,众将领请求他说明原因。
  1. 愬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入皆致死,战自倍矣。夫视元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计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矣,何暇立功乎!”
  • 李愬解释说:“如果郎山不利,那么敌人会轻视我军而不做防备。夺取吴房之后,敌人的主力都会逃往蔡州,我们集中全军固守在那里,以此分散敌人的力量。在风雪阴霾的日子里,敌人的烽火不会传递过来,我们不知道他们何时到达。孤军深入敌境,士兵们都会拼死作战,战斗自然会加倍。那些只关注眼前的胜利而忽略大局的人,只会先自己动摇,哪里还有时间取得成就呢!”
  1. 众皆服
  • 所有人都佩服了他的见解和行为。

译文:
董重质离开洄曲军的时候,李光颜迅速冲进敌营使其全部投降。庚辰日,裴度派遣马总先行进入蔡州安慰安抚百姓。辛巳日,裴度设立了彰义军节,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进入城内,李愬手持弓矢出城迎接,在道路的左边向裴度行礼致敬。裴度打算回避,李愬表示:“蔡州人愚笨而顽固,不懂得尊卑之分,已经有几十年了。希望您用行动来教导他们,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尊贵。”裴度于是接受了他的建议。李愬回军文城后,众将领请求他说明原因。李愬解释说:“如果郎山不利,那么敌人会轻视我军而不做防备。夺取吴房之后,敌人的主力都会逃往蔡州,我们集中全军固守在那里,以此分散敌人的力量。在风雪阴霾的日子里,敌人的烽火不会传递过来,我们不知道他们何时到达。孤军深入敌境,士兵们都会拼死作战,战斗自然会加倍。那些只关注眼前的胜利而忽略大局的人,只会先自己动摇,哪里还有时间取得成就呢!”众将领们都佩服了他的见解和行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代诗人李愬在平定蔡州的战争中的一些关键决策和心理活动。诗中详细描绘了李愬如何利用地理和政治优势,以及他的军事智慧和人格魅力影响部下士兵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战事描述,展示了李愬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果断地作出正确的决策。此外,诗中也体现了对士兵和民众的关怀与尊重,以及对国家尊严的维护。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一位英雄将领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