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辰,贬淮西降将董重质为春州司户。重质为吴元济谋主,屡破官军。上欲杀之,李愬奏先许重质以不死。
◎元和十三年戊戌,公元八一八年
春,正月,乙酉朔,赦天下。

初,李师道谋逆命,判官高沐与同僚郭日户、李公度屡谏之。判官李文会、孔目官林英素为师道所亲信,涕泣言于师道曰:“文会等尽诚为尚书忧家事,反为高沐等所疾,尚书奈何不忧十二州之土地,以成沐等之功名乎!”师道由是疏沐等,出沐知莱州。会林英入奏事,令进奏吏密申师道云:“沐潜输款于朝廷。”文会从而构之,师道杀沐,并囚郭日户,凡军中劝师道效顺者,文会皆指为高沐之党而囚之。及淮西平,师道忧惧,不知所为。李公度及牙将李英昙因其惧而说之,使纳质献地以自赎。师道从之,遣使奉表,请使长子入侍,并献沂、密、海三州。上许之。乙巳,遣左常侍李逊诣郓州宣慰。

”`

诗句翻译

  •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 - 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涵盖了唐代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 “庚辰,贬淮西降将董重质为春州司户” - 在庚辰这一天,李愬下令贬谪淮西降将董重质为春州司户。
  • “重质为吴元济谋主,屡破官军” - 董重质是吴元济的军事谋士,曾屡次打败官军。
  • “上欲杀之,李愬奏先许重质以不死” - 皇帝想杀掉董重质,但李愬向皇帝奏禀,已经先答应董重质不会处死他。
  • “初,李师道谋逆命,判官高沐与同僚郭日户、李公度屡谏之” - 当初,李师道策划叛乱,他的判官高沐和其他官员多次劝诫他。

注释

  •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详细记录了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
  • “庚辰,贬淮西降将董重质为春州司户” - 庚辰是农历日期,此处指公元八一八年正月初三日。贬谪是指降低一个人的地位或官职,使其无法再担任原来的官职。
  • “重质为吴元济谋主,屡破官军” - 董重质是吴元济的军事谋士,经常帮助吴元济打败官军。
  • “上欲杀之,李愬奏先许重质以不死” - 皇帝想要杀掉董重质,但李愬上奏朝廷说他已经答应了董重质不杀他。
  • “初,李师道谋逆命,判官高沐与同僚郭日户、李公度屡谏之” - 当初,李师道策划叛乱,他的判官高沐和同僚郭日户、李公度多次劝阻他。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李愬如何巧妙地处理董重质的事件,展现了他对国家忠诚、机智和谨慎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紧张局势以及不同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权谋策略和人性的复杂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一位将领如何处理一场军事危机的过程。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这位将领的智慧和策略,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紧凑,充满了戏剧性,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历史事件本身的重要性,还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对话,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