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以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赐爵凉国公;加韩弘兼侍中;李光颜、乌重胤等各迁官有差。

旧制,御史二人知驿。壬辰,诏以宦者为馆驿使。左补阙裴潾谏曰:“内臣外事,职分各殊,切在塞侵官之源,绝出位之渐。事有不便,必戒于初;令或有妨,不必在大。”上不听。

甲午,恩王连薨。

辛丑,以唐、随兵马使李祐为神武将军,知军事。

裴度以马总为彰义留兵。癸丑,发蔡州。上封二剑以授梁守谦,使诛吴元济旧将。度至郾城,遇之,复与俱入蔡州,量罪施刑,不尽如诏旨,仍上疏言之。

十二月,壬戌,赐裴度爵晋国公,复入知政事。以马总为淮西节度使。

初,吐突承璀方贵宠用事,为淮南监军。李鄘为节度使,性刚严,与承璀互相敬惮,故未尝相失。承璀归,引鄘为相。鄘耻由宦官进,及将佐出祖,乐作,鄘泣下曰:“吾老安外镇,宰相非吾任也!”戊寅,鄘至京师,辞疾,不入见,不视事,百官到门,皆辞不见。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原文:戊子,以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赐爵凉国公;加韩弘兼侍中;李光颜、乌重胤等各迁官有差。
    译文:五月五日,任命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赐给他凉国公的爵位;加封韩弘兼任侍中;李光颜、乌重胤等人分别升任不同的官职。
    赏析:《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在这部书中,对于官职的授予和晋升有着严格的规定,反映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制度和权力分配。李愬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这是唐代的地方高级军事指挥官,他的权力和地位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同时也显示了他在地方军政中的权威。

  2. 诗句原文:旧制,御史二人知驿。壬辰,诏以宦者为馆驿使。左补阙裴潾谏曰:“内臣外事,职分各殊,切在塞侵官之源,绝出位之渐。事有不便,必戒于初;令或有妨,不必在大。”上不听。
    译文:按照旧例,御史二人负责管理驿站事务。壬辰日,皇帝下诏任命宦官为馆驿使。左补阙裴潾进谏说:“内臣掌管外事,职责各不相同,关键在于防止官员滥用职权,杜绝超越本分的行为。如果遇到不方便的事情,必须一开始就警惕;如果有妨碍法令实施的命令,不必等到事情严重才去处理。”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赏析:在唐朝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政治关系错综复杂。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而宦官则掌握着一部分行政权力。裴潾的谏言体现了当时对官员职责界限的严格划分和对宦官权力的警觉,反映出唐朝官僚体系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3. 诗句原文:甲午,恩王连薨。
    译文:十二月二十五日,恩王李连去世。
    赏析:恩王李连的去世标志着唐朝皇室家族中又一个成员的消逝。在唐代,王室成员往往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的去世往往会引起朝廷内外的关注和哀悼。

  4. 诗句原文:辛丑,以唐、随兵马使李祐为神武将军,知军事。
    译文:十二月二十一日,任命唐、随兵马使李祐为神武将军,负责军事事务。
    赏析:李祐被任命为神武将军,这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也是对他在地方军事指挥中所取得成就的肯定。《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史书,通过这样的记载,让读者了解到李祐的军事生涯以及他在唐代军事体系中的地位。

  5. 诗句原文:裴度以马总为彰义留兵。癸丑,发蔡州。上封二剑以授梁守谦,使诛吴元济旧将。
    译文:十一月二十四日,裴度任命马总为彰义留兵。二十五日,裴度从蔡州出发,皇上封赏两柄宝剑给梁守谦,让他诛杀吴元济的旧部将领。
    赏析:《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历史文献,详细记载了唐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末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性。同时,这也反映了裴度的智谋和策略,他能够巧妙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6. 诗句原文:十二月,壬戌,赐裴度爵晋国公,复入知政事。以马总为淮西节度使。
    译文:十二月二十八日,赐予裴度爵位晋国公,重新让他担任宰相职务。任命马总为淮西节度使。
    赏析:裴度的再次入朝担任宰相,表明了他在政治上的稳固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这也反映了朝廷对于马总的信任和期望。马总被任命为淮西节度使,这是对他的军事才能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他在地方治理中取得成功的肯定。

  7. 诗句原文:初,吐突承璀方贵宠用事,为淮南监军。李鄘为节度使,性刚严,与承璀互相敬惮,故未尝相失。承璀归,引鄘为相。鄘耻由宦官进,及将佐出祖,乐作,鄘泣下曰:“吾老安外镇,宰相非吾任也!”戊寅,鄘至京师,辞疾,不入见,不视事,百官到门,皆辞不见。
    译文:当初,吐突承璀因受到皇帝的宠信而得以专权,担任淮南监军职务。李鄘担任节度使时性格刚严,他和吐突承璀互相敬畏而不产生冲突,因此从未发生过争执。吐突承璀离开后,李鄘引荐自己担任宰相。李鄘因为耻于由宦官提拔而感到耻辱,当众僚属为他扫墓并举行宴会时,他流泪说:“我老了应该在外地做官,宰相的位置不是我应该担任的。”戊寅日,李鄘抵达京城,以生病为由拒绝入朝觐见和处理政务,当文武百官前来拜访时,他都婉言谢绝。
    赏析:这段文字描述了李鄘的性格特点和政治立场。他虽然受到了吐突承璀的推荐但并未接受,而是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表现出了一位正直官员的品格和原则。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唐朝官僚体系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