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贬李愿为随州刺史,以韩充为宣武节度兼义成节度使。征李为右金吾将军,不奉诏。宋州刺史高承简斩其使者,遣兵二千攻之,陷宁陵、襄邑。宋州有三城,贼已陷其南城,承简保北二城,与贼十馀战。癸丑,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将兵二万五千讨李,屯尉氏。兗海节度使曹华闻作乱,不俟诏,即发兵讨之。遣兵三千人攻宋州,适至城下,丙辰,华逆击,破之。丁已,李光颜败宣武兵于尉氏,斩获二千馀人。
八月,辛酉,大理卿刘元鼎自吐蕃还。
甲子,韩充入汴境,军于千塔。武宁节度使王智兴与高承简共破宣武兵,斩首千馀级,馀众遁去。壬申,韩充败宣武兵于郭桥,斩首千馀级,进军万胜。初,李既为留后,以都知兵马使李质为腹心。及除将军,不奉诏,质屡谏不听,会疽发于首,遣李臣则等将兵拒李光颜于尉氏。既而官军四集,兵屡败,疾甚,悉以军事属李质,卧于家。丙子,质与监军姚文寿擒,杀之。诈为牒,追臣则等,至,皆斩之。执四子送京师。韩充未至,质权知军务,时牙兵三千人,日给酒食,物力不能支。质曰:“若韩公始至而罢之,则人情大去矣!不可留此弊以遗吾帅。”即命罢给而后迎充。丁丑,充入汴。癸未,以韩充专为宣武节度使。以曹华为义成节度使,高承简为兗、海、沂、密节度使,加李光颜兼侍中,以李质为右金吾将军。韩充既视事,人心粗定,乃密籍军中为恶者千馀人,一朝,并父母妻子悉逐之,曰:“敢少留境内者斩。”于是军政大治。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二 · 唐纪五十八
译文:丙午,李愿被贬为随州刺史,而韩充被提升为宣武节度兼义成节度使。李被任命为右金吾将军,但未接受任命。宋州刺史高承简斩杀了其使者,李派兵两千攻打宋州,攻陷了宁陵、襄邑。宋州有三座城池已经被攻破,但是高承简坚守北二城与贼军战斗了十多天后,李光颜率领二万五千兵马讨伐李,军队在尉氏驻扎。兖海节度使曹华听闻李作乱后,不等皇帝诏书就立即出兵讨伐。李派遣士兵三千人进攻宋州,到达城下时,曹华迎击,打败了他们,进军万胜。最初,李成为留后以后,以都知兵马使李质作为心腹。当李被任命将军后,他不接受诏命,李质多次劝谏不听,此时李头部生疽,于是派遣李臣则等人率兵在尉氏抵抗李光颜。然而官军陆续集结,屡战不胜,李病重,将全部军事任务交给李质,自己在家躺着休息。李质将李擒获并杀掉,伪造李的牒文,追击李臣则等人,到达后,全部斩首。李四子也被押送到京师。韩充还未抵达汴州时,李质暂代军务之职,那时牙兵三千人,每天供给酒食,物资不能支撑。李质说:“如果韩公刚到时就撤军休息,那么人心大去矣!不可以留下这些弊病让帅位留下给我们。”随即下令撤去供应然后迎接韩充。韩充入汴州后,改任李质为宣武节度使,而曹华为义成节度使,高承简为兗、海、沂、密节度使,加李光颜为侍中,以李质为右金吾将军。韩充上任后,军中逐渐安定下来,于是他秘密地记录下了千余名军中恶徒,一天之内,将他们的父母妻子全都逐出军营外,宣称:“敢有留在境内的人斩首!”于是军中秩序得以整顿。
注释: 本诗记载了唐代宗穆宗时期的历史事件,涉及人物包括李愿、韩充、李光颜等重要角色。《资治通鉴》全书294卷,是编年体史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巨著。 朱俊击败叛军,梁龙被杀,数万人投降,一月平定叛乱。 这首诗描述了李光颜在尉氏击败叛军的战役。
赏析:此诗通过详细叙述李愿、韩充、李光颜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和决策,展示了唐朝中期的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诗中对各角色的性格和动机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对战事的描述,反映了唐朝中期军事力量的分布和战略布局。此外,诗人通过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这段历史事件的全貌,同时对人物性格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