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六月,乙巳,诏:“自今臣下论人罪恶,并应请付御史台案问,毋得乞留中,以杜谗邪。”
以魏博留后可重顺为节度使。
上命道士赵归真于三殿建九天道场,亲授法箓。右拾遗王哲上疏切谏,坐贬河南府士曹。
秋,八月,加仇士良观军容使。
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欲击回鹘以求功,奏称:“回鹘叛将嗢没斯等侵逼塞下,吐谷浑、沙陀、党项皆世与为仇,请自出兵驱逐。”上命朝臣议之,议者皆以为嗢没斯等叛可汗而来,不可受,宜如牟等所请,击之便。上以问宰相,李德裕以为:“穷鸟入怀,犹当活之。况回鹘屡建大功,今为邻国所破,部落离散,穷无所归,远依天子,无秋毫犯塞,奈何乘其困而击之!宜遣使者镇抚,运粮食以赐之,此汉宣帝所以服呼韩邪也。”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馀,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俟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时诏以鸿胪卿张贾为巡边使,使察回鹘情伪,未还。上问德裕曰:‘嗢没斯等请降,可保信乎?”对曰:“朝中之人,臣不敢保,况敢保数千里外戎狄之心乎!然谓之叛将,则恐不可。若可汗在国,嗢没斯等帅众而来,则于体固不可受。今闻其国败乱无主,将相逃散,或奔吐蕃,或奔葛逻禄,惟此一支远依大国。观其表辞,危迫恳切,岂可谓之叛将乎!况嗢没斯等自去年九月至天德,今年二月始立乌介,自无君臣之分。愿且诏河东、振武严兵保境以备之,俟其攻犯城镇,然后以动力驱除。或于吐谷浑等部中小有抄掠,听自仇报,亦未可助以官军。仍诏田牟、仲平毋得邀功生事,常令不失大信,怀柔得宜,彼虽戎狄,必知感恩。”辛酉,诏田牟约勒将士及杂虏,毋得先犯回鹘。九月,戊辰朔,诏河东、振武严兵以备之。牟,布之弟也。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六 · 唐纪六十二,夏,六月,乙巳,诏:“自今臣下论人罪恶,并应请付御史台案问,毋得乞留中,以杜谗邪。”
译文: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六 · 唐纪六十二,夏,六月,乙巳,唐宪宗皇帝颁布诏令:“从现在起,大臣们评论他人的罪行,都应当交付御史台审讯,不得要求保留,以防止谗言。”
注释: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六 · 唐纪六十二,这是关于唐代的一篇文献记录。唐宪宗皇帝在六月乙巳日发布诏书,命令大臣们评论他人的罪行时,都必须交由御史台进行审讯,而不能保留下来,以防止出现谗言。这是为了确保朝廷内部的公正和清明,防止大臣之间互相攻击、陷害。
赏析: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六 · 唐纪六十二,这是一篇重要的文献记录。它涉及到了唐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以及唐宪宗皇帝的统治策略和政治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