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节度使何进滔薨,军中推其子都知兵马使重顺知留后。
萧太后徙居兴庆宫积庆殿,号积庆太后。
十一月,癸酉朔,上幸云阳校猎。
故事,新天子即位,两省官同署名。上之即位也,谏议大夫裴夷直漏名,由是出为杭州刺史。
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兼内谒者监仇士良,请以开府廕其子为千牛,给事中李中敏判云:“开府阶诚宜廕子,谒者监何由有儿?”士良惭恚。李德裕亦以中敏为杨嗣复之党,恶之,出为婺州刺史。
十二月,庚申,以何重顺知魏博留后事。
立皇子峻为杞王。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上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会昌元年(辛酉,公元八四一年)
春,正月,辛巳,上祀圆丘,赦天下,改元。
刘沔奏回鹘已退,诏沔还镇。
二月,回鹘十三部近牙帐者立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南保错子山。

我们来赏析这首诗的内容: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六 · 唐纪六十二(起著雍敦牂,尽玄默阉茂,凡五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会昌元年(辛酉,公元八四一年)

春,正月,辛巳,上祀圆丘,赦天下,改元。

刘沔奏回鹘已退,诏沔还镇。

二月,回鹘十三部近牙帐者立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南保错子山。

我们逐句进行翻译和解释:

  1. 起著雍敦牂:“起”表示开始,“著雍敦牂”是指时间的起点,即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
  2. 尽玄默阉茂:“尽”表示结束,“玄默阉茂”也是描述一个时间范围的结束,指的是某个时期或事件最终完结。
  3.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文宗”是唐代的一位皇帝,“元圣昭献孝皇帝”是他的庙号,“下”表明这是在这位皇帝之后的某一年。
  4. 春,正月,辛巳:“春”指的是春季,“正月”指的是农历新年,“辛巳”是具体的日期。
  5. 上祀圆丘:“上”指的是古代帝王,“祀圆丘”是一种祭祀活动,特指在圆形的祭坛上进行的仪式,用于祈求丰收和国家安定。
  6. 赦天下:“赦”表示宽恕或减免罪行,“天下”指的是全国。
  7. 改元:“改元”是指改变年号,表示新的一年的开始。
  8. 刘沔奏回鹘已退,诏沔还镇:“刘沔”可能是一位官员的名字,“奏”表示上奏,“回鹘”指的是中亚的一个国家,“已退”可能意味着已经撤退或失败,“诏”表示皇帝的命令。
  9. 二月,回鹘十三部近牙帐者立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南保错子山:“二月”指的是具体的时间,“回鹘”是中亚的一个民族,“十三部”可能表示有十三个部落或族群,“近牙帐者”指的是靠近可汗牙帐的人,“立鸟希特勒为乌介可汗”表示正式任命某人为可汗,“南保错子山”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地理位置。

这首诗通过记录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政治变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