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宰以状闻。丙申,宰相入贺。李德裕奏:“今不须复置邢、洺、磁留后,但遣卢弘止宣慰三州及成德、魏博两道。”上曰:“郭谊宜如何处之?”德裕对曰:“刘稹騃孺子耳,阻兵拒命,皆谊为之谋主。及势孤力屈,又卖稹以求赏。此而不诛,何以惩恶!宜及诸军在境,并谊等诛之!”上曰:“朕意亦以为然。”乃诏石雄将七千人入潞州,以应谣言。杜悰以馈运不给,谓谊等可赦,上熟视不应。德裕曰:“今春泽潞未平,太原复扰,自非圣断坚定,二寇何由可平!外议以为若在先朝,赦之久矣。”上曰:“卿不知文宗心地不与卿合,安能议乎!”罢卢钧山南东道,专为昭义节度使。戊戌,刘稹传首至京师。诏:“昭义五州给复一年,军行所过州县免今年秋税。昭义自刘从谏以来,横增赋敛,悉从蠲免。所藉土团并纵遣归农。诸道将士有功者,等级加赏。”
诗句及译文
乙未,宰以状闻。丙申,宰相入贺。李德裕奏:“今不须复置邢、洺、磁留后,但遣卢弘止宣慰三州及成德、魏博两道。”唐武宗曰:“郭谊宜如何处之?”李德裕对曰:“刘稹騃孺子耳,阻兵拒命,皆谊为之谋主。及势孤力屈,又卖稹以求赏。此而不诛,何以惩恶!宜及诸军在境,并谊等诛之!”唐武宗曰:“朕意亦以为然。”乃诏石雄将七千人入潞州,以应谣言。杜悰以馈运不给,谓谊等可赦,上熟视不应。
解析与注释
诗句解析:
- 乙未:指的是某个日期,可能是事件发生的日期。
- 宰以状闻:宰臣向皇帝报告了情况。
- 丙申:另一个日期,可能是皇帝接受报告的时间。
- 宰相入贺:宰相们进入朝堂表示祝贺。
- 李德裕奏:李德裕上奏了对当前事件的处理意见。
- 邢、洺、磁留后:唐朝时期对一些地方军事要职的称呼。
- 刘稹騃孺子耳:形容刘稹年纪小,不足以担当重任。騃,音zhuì,意思是愚笨或不成熟。
- 阻兵拒命:指抗拒朝廷命令。
- 卖稹以求赏:为了得到赏赐而出卖刘稹。
- 处之:处理此事的方法或措施。
- 昭义节度使:一个地区的地方军政长官的称号。
- 诏石雄将七千人入潞州:唐武宗发布命令,派遣石雄率领七千人前往潞州。
- 以应谣言:作为应对其他声音或舆论的措施。
- 杜悰:唐代大臣,此处可能因认为可以宽恕而提出不同的意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李德裕和杜悰就如何处理刘稹的问题上的争论,展现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诗中不仅反映了李德裕对刘稹的严厉态度,也体现了他对朝廷忠诚的坚持。同时,诗中的其他人物如杜悰的反应,也反映了不同官员之间的政治立场和对局势的不同看法。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唐武宗和大臣们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分歧和妥协,以及对国家利益的不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