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九年(乙亥,公元八五五年)
春,正月,甲申,成德军奏节度使王元逵薨,军中立其子节度副使绍鼎。癸卯,以绍鼎为成德留后。
二月,以醴泉令李君奭为怀州刺史。初,上校猎渭上,有父老以十数,聚于佛祠。上问之,对曰:“醴泉百姓也。县令李君奭有异政,考满当罢,诣府乞留,故此祈佛,冀谐所愿耳。”及怀州刺史阙,上手笔除君奭,宰相莫之测。君奭入谢,上以此奖厉,众始知之。三月,诏邠宁节度使毕諴还邠州。先是,以河、湟初附,党项未平,移邠宁军于宁州。至是,南山、平夏、党项皆安,威、盐、武三州军食足,故令还理所。
夏,闰四月,诏以“州县差役不均,自今每县据人贫富及役轻重作差科簿,送刺史检署讫,锁于令厅,每有役事委令,据簿轮差。”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四十九 · 唐纪六十五
春,正月,甲申,成德军奏节度使王元逵薨,军中立其子节度副使绍鼎。癸卯,以绍鼎为成德留后。夏,闰四月,诏以“州县差役不均,自今每县据人贫富及役轻重作差科簿,送刺史检署讫,锁于令厅,每有役事委令,据簿轮差。”}
诗意分析
这首诗记录了唐宣宗时期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与调整。诗中提到的“节度副使”是指节度使下属的副手,而“留后”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暂时担任某地行政长官的人。诗中还提到了“州县差役不均”,这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即不同地区之间在劳役和赋役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因此,宣宗皇帝采取了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政治清明、注重治理的形象。
译文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九年(乙亥,公元八五五年)
春,正月,甲申,成德军奏报节度使王元逵去世,军中推举他的儿子节度副使绍鼎为新任节度使。癸卯,皇帝决定任命绍鼎为成德地区的临时行政长官。
醴泉县令李君奭被任命为怀州刺史。在一次校猎活动中,有很多父老乡亲聚集于佛祠向皇帝请教。皇帝询问他们的需求和请求,乡老们回答说:“我们是醴泉县的百姓。县令李君奭政绩卓著,任期即将结束,他请求留在府衙以便继续服务我们,所以在此祈求神灵保佑他的愿望得以实现。”后来,怀州刺史的职位空缺出来,皇帝亲自书写任命书,宰相们都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