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丙寅,以王绍鼎为成德节度使。
上聪察强记,宫中厮役给洒扫者,皆能识其姓名,才性所任,呼召使令,无差误者。天下奏狱吏卒姓名,一览皆记之。度支奏渍污帛,误书“渍”为“清”,枢密承旨孙隐中谓上不之见,辄足成之,及中书复入,上怒,推按擅改章奏者罚谪之。上密令翰林学士韦澳纂次诸州境土风物及诸利害为一书,自写而上之,虽子弟不知也,号曰《处分语》。他日,邓州刺史薛弘宗入谢,出,谓澳曰:“上处分本州事惊人。”澳询之,皆《处分语》中事也。澳在翰林,上或遣中使宣旨草诏。事有不可者,澳辄曰:“兹事须降御札,方敢施行。”淹留至旦,上疏论之,上多从之。
秋,七月,浙东军乱,逐观察使李讷。讷,逊之弟子也,性卞急,遇将士不以礼,故乱作。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唐纪六十五
五月,丙寅,以王绍鼎为成德节度使。
唐宣宗大中年间,任命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韦澳到京兆府上任办公后,豪门贵戚有所收敛。他处理事务公正严明,不畏强权,深受百姓爱戴。当时,朝廷内外有权势之人多有骄横不法之举,而韦澳却能以身作则,令他们敬畏。他还善于听取百姓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有一次,浙东军发生叛乱,唐宣宗派邓州刺史薛弘宗向京城求援。薛弘宗入朝谢恩时,对韦澳说:“皇上的处分本州事令人惊讶。”韦澳询问原因,皆是《处分语》中之事。韦澳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有时皇帝会派宦官传达圣旨或草拟诏书。遇到一些他认为不合适的事情,他会说:“这需要降御札才能施行。”直到天亮他才会上奏。唐宣宗大多采纳他的建议。
秋,七月,浙东军乱,逐观察使李讷。李讷是李逊之之子,性格急躁,对将士无礼,因此引起叛乱。唐宣宗闻讯后,立即派兵平息叛乱。然而,由于叛军势力强大,朝廷难以一举平定。最终,经过一番激战,唐军成功将李讷及其叛军击溃,叛乱得以平息。
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唐宣宗在位期间,国家虽然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危机,但他仍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平定了各种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宁。同时,这也反映出唐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的存在。然而,唐宣宗的统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平定浙东军叛乱等事件,展现了他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能力。此外,他还注重选拔贤才、整顿吏治,为唐朝后期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宣宗在位期间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他仍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平定了各种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宁。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卓越才能,也为他赢得了“英明神武”的美誉。而浙东军叛乱的平定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