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悰上言:“南诏向化七十年,蜀中寝兵无事,群蛮率服。今西川兵食单寡,未可轻与之绝,且应遣使吊祭,晓谕清平官等以新王名犯庙讳,故未行册命,待其更名谢恩,然后遣使删命,庶全大体。”上从之。命左司郎中孟穆为吊祭使。未发,会南诏寇巂州,攻邛崃关,穆遂不行。
冬,十月,以御史大夫郑涯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十一月,加同平章事。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上咸通三年(壬午,公元八六二年)
春,正月,庚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明圣孝德皇帝。赦天下。
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蒋伸同平章事,充河中节度使。
二月,棣王惴薨。
南诏复寇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来告急,朝廷以前湖南观察使蔡袭代之,仍发许、滑、徐、汴、荆、襄、潭、鄂等道兵各三万人授袭以御之。兵势既盛,蛮遂引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坐变更旧制,左迁威卫将军、分司。

上言南诏向化七十年,蜀中寝兵无事,群蛮率服。今西川兵食单寡,未可轻与之绝…

译文:杜悰上奏说:南诏已经和平共处了七十年,蜀地没有战事,各部落都臣服。现在西川的军队和粮食都很匮乏,不能轻易与其断绝关系…

注释: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与唐朝保持着和平的关系已有七十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蜀地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没有发生战争,各部落都臣服于唐朝。现在西川地区军队和粮草都非常缺乏,不能轻易与南诏断绝关系。建议朝廷派遣使者去吊唁,同时晓谕清平官等人,因新国王的名字触犯庙讳,所以尚未册封,需要等待其更名并感谢恩泽之后,再派使者进行册封,这样才符合大体。

赏析:此诗反映了唐懿宗时期对外政策的转变。面对日益强大的南诏国,唐朝开始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通过遣使吊唁来缓和紧张的局势,同时也表达了对南诏新国王的尊重。这种政策的转变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关系的重新评估和调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