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袭将诸道兵在安南,蔡京忌之,恐其立功,奏称:“南蛮远遁,边徼无虞,武夫邀功,妄占戍兵,虚费馈运。盖以荒陬路远,难于覆验,故得肆其奸诈。请罢戍兵,各还本道。”朝廷从之。袭累奏称群蛮伺隙日久,不可无备,乞留戍兵五千人。不听。袭以蛮寇必至,交趾兵食皆阙,谋力两穷,作十必死状申中书。时相信京之言,终不之省。
秋,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初,王智兴既得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号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常以三百馀人自卫,露刃坐于两庑夹幕之下,每月一更。其后节度使多儒臣,其兵浸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皆和之,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把臂拊背,或为之执板唱歌。犒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犹时喧哗,邀求不已。牟薨,璋代之,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怀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

诗句:

  • 蔡袭将诸道兵在安南,蔡京忌之,恐其立功,奏称:“南蛮远遁,边徼无虞,武夫邀功,妄占戍兵,虚费馈运。盖以荒陬路远,难于覆验,故得肆其奸诈。请罢戍兵,各还本道。”朝廷从之。袭累奏称群蛮伺隙日久,不可无备,乞留戍兵五千人。不听。袭以蛮寇必至,交趾兵食皆阙,谋力两穷,作十必死状申中书。时相信京之言,终不之省。

译文:
蔡袭率领各地的部队在安南驻扎,蔡京嫉妒他,担心他取得功绩,因此上奏说:“南边的蛮族已经远远撤退,边境没有忧患,一些武夫为了个人功名而占据了守军士兵,浪费了物资运输。因为安南地处偏远,很难进行验证,所以这些人得以放肆地欺骗。请求撤销这些士兵的驻守,把他们调回原来的部队。”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蔡袭多次上奏称,周围的少数民族正在寻找机会发动攻击。请求留下五千名军队来防备他们。但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蔡袭认为,如果敌军真的来袭,那么交趾的军队和粮食都将耗尽,双方的实力都处于劣势,所以他写了一封决心要为国捐躯的信上交给中书省。这时朝廷相信蔡京的话,最终没有对蔡袭的建议作出反应。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时期安南地区的军事状况以及将领之间的权力斗争。诗中展现了蔡京对蔡袭的嫉妒心理和对他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腐败和将领之间的勾心斗角。诗中的“十必死状”可能是蔡袭故意制造的假象,用以吸引朝廷的关注和同情,从而为他的请求赢得更多的支持。然而,最终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这反映出当时政治的僵化和保守。诗中的描绘细腻入微,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