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静海节度使高骈为右金吾大将军。骈请以从孙浔代镇交趾,从之。
九月,戊戌,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卢耽为西川节度使,以有定边军之故,不领统押诸蛮安扶等使。
庞勋等至湖南,监军以计诱之,使悉输其甲兵。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严兵守要害,徐卒不敢入境,泛舟沿江东下。许佶等相与谋曰:“吾辈罪大于银刀,朝廷所以赦之者,虑缘道攻劫,或溃散为患耳,若至徐州,必菹醢矣!”乃各以私财造甲兵旗帜。过浙西,入淮南,淮南节度使令狐綯遣使慰劳,给刍米。都押牙李湘言于綯曰:“徐卒擅归,势必为乱,虽无敕令诛讨,籓镇大臣当临事制宜。高邮岸峻而水深狭,请将奇兵伏于其侧,焚荻舟以塞其前,以劲兵蹙其后,可尽擒也。不然,纵之使得渡淮,至徐州,与怨愤之众合,为患必大。”綯素懦怯,且以无敕书,乃曰:“彼在淮南不为暴,听其自过,馀非吾事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一·唐纪六十七
诗句: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一 · 唐纪六十七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这里提到的“资治通鉴”指的是这部书,它涵盖了从唐朝初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
- 以前静海节度使高骈为右金吾大将军。骈请以从孙浔代镇交趾,从之。 —— “以前”指的是之前的情况或状态,这里是说在之前的某个时间点,静海节度使高骈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接着提到“骈”,这是对高骈的称呼,而“从孙浔”则是指高骈的侄子、儿子的孙子,即他的直系后代。最后,“代镇交趾,从之”表示高骈请求朝廷允许他的侄子、儿子的孙子(从孙浔)接替他在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区)的职务,并且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 九月,戊戌,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卢耽为西川节度使,以有定边军之故,不领统押诸蛮安扶等使。 —— “九月”指的是9月这个月份。“戊戌”是农历的第九日,属于阳历中的9月28日或9月29日。这里提到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是指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地区的一个军事行政区划。“卢耽”是一个人名,这里可能是指当时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卢耽。“西川节度使”是指当时四川西部的一个军事行政区划。“因为有(定边)军的缘故,不领统押诸蛮安扶等使”说明卢耽因为担任(定边)军的领导职务,所以没有兼任其他的军事或行政职务,如统领和监督当地的少数民族事务等。
- 庞勋等至湖南,监军以计诱之,使悉输其甲兵。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严兵守要害,徐卒不敢入境,泛舟沿江东下。许佶等相与谋曰:“吾辈罪大于银刀,朝廷所以赦之者,虑缘道攻劫,或溃散为患耳,若至徐州,必菹醢矣!”乃各以私财造甲兵旗帜。过浙西,入淮南,淮南节度使令狐綯遣使慰劳,给刍米。都押牙李湘言于綯曰:“徐卒擅归,势必为乱,虽无敕令诛讨,藩镇大臣当临事制宜。高邮岸峻而水深狭,请将奇兵伏于其侧,焚荻舟以塞其前,以劲兵蹙其后,可尽擒也。不然,纵之使得渡淮,至徐州,与怨愤之众合,为患必大。”綯素懦怯,且以无敕书,乃曰:“彼在淮南不为暴,听其自过,馀非吾事也。”
- 译文: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一·唐纪六十七
- 以前,静海节度使高骈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高骈请求让侄子、儿子的孙子(从孙浔)接替他在交趾的职务,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 九月,戊戌日,朝廷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卢耽为西川节度使,由于他担任有定边军的领导职务,因此没有兼任其他的军事或行政职务。
- 庞勋等人到达湖南后,监军用计谋诱使他们交出他们的武器和物资。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严加防备并坚守要害位置,使得庞勋等人不敢进入湖南境内。他们乘坐船只沿着长江向东航行。许佶等人相互商量说:“我们这些人的罪行比银两还要严重。朝廷之所以赦免了我们这些人,是担心我们在沿途劫掠,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溃散和危害。如果我们到达徐州,一定会被朝廷处以极刑!”于是他们都用自己的财产制造了武器和旗帜。他们经过浙江、江西,进入了淮南。淮南节度使令狐銲派遣使者去慰问和抚慰他们,并提供了草料和粮食。都押牙李湘向令狐銲进言说:“如果士兵们擅自返回,势必会引发叛乱。虽然朝廷没有下达诛杀的命令,但藩镇大臣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高邮地势险要且水源不足,我们可以将精锐部队埋伏在它的一侧进行伏击。烧毁敌人的船只以阻塞他们的前进路线,然后用强大的兵力从后面攻击他们,这样就能一举将其抓获。否则的话,如果让他们渡过淮河到达徐州,那么他们就会与那里的愤怒之人联合起来,成为更大的祸患。”令狐銲平时胆小怕事,而且手中又没有朝廷的命令,于是他说道:“他在淮南并没有作恶,只要他能够自行改正,其余的事情就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了。”
注释: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共约一千年的中国历史。
- 以前:指的是之前的时间或情况。
- 静海节度使高骈:静海是唐代的行政区划名称,节度使是地方高级官员的称号,负责管理该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 以前静海节度使高骈为右金吾大将军:这句话说明了高骈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是在他被提及之前的状态。右金吾大将军是唐朝的一种高级官职,类似于现代的高级军事将领或军官。
- 骈请以从孙浔代镇交趾:高骈请求朝廷让自己的侄子、儿子的孙子(从孙浔)接替自己在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区)的职务。这反映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传承和忠诚关系。
- 过浙西:越过浙江省西部的地区。
- 淮南节度使令狐綯:淮南节度使是当时管辖淮南地区的高级官员。令狐銲可能是一个姓令狐的官员。
- 无敕书:手中没有朝廷的命令。
- 高邮岸峻而水深狭:高邮是一个地名,这里的岸峻可能意味着地形险峻,而水深狭则可能意味着水流湍急且狭窄。
- 许佶等相与谋曰:许佶等人相互商量着说,这里的“相与”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意为相互之间。
- 吾辈罪大于银刀:这里的“银刀”比喻法律或刑罚。许佶等人认为自己的罪行比使用刀剑杀人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得到赦免。
- 朝廷所以赦之者:朝廷之所以赦免他们的原因是考虑到他们在途中劫掠可能会造成破坏或恐慌。
- 若至徐州,必菹醢矣:如果这些士兵到达徐州,那么他们将会受到极刑。
- 吾辈之罪大于银刀:这部分是对前文的一种强调和总结,表明许佶等人认为自己的罪行比使用刀剑杀人更为严重。
- 朝廷所以赦之者:这里的“朝廷”指的是中央政府,“所以”表示原因或目的。赦免他们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到他们在途中可能引发的破坏或恐慌。
- 若至徐州,必菹醢矣:这部分是对前文的一种强调和总结,表明许佶等人认为如果不加以控制,他们的反叛行为可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诗人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混乱程度。其中的人物包括高骈、庞勋、卢耽等,他们的活动涉及到土地、军队、政治等多个方面。诗中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朝廷对这些矛盾的处理方式。同时,诗中的情节和对话也展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