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元密发彭城,军容甚盛。诸将至任山北数里,顿兵不进,共思所以夺敕使之计,欲俟贼入馆,乃纵兵击之,遣人变服负薪以诇贼。日暮,贼至任山,馆中空无人,又无供给,疑之,见负薪者,执而榜之。果得其情,乃为偶人执旗帜列于山下而潜遁。比夜,官军始觉之,恐贼潜伏山谷及间道来袭,复引兵退宿于城南,明旦,乃进追之。
时贼已至苻离,宿州戍卒五百人出战于濉水上,望风奔溃,贼遂抵宿州。时宿州阙刺史,观察副使焦璐摄州事,城中无复馀兵。庚午,贼攻陷之,璐走免。贼悉聚城中货财,令百姓来取之,一日之中,四远云集,然后选募为兵,有不愿者立斩之,自旦至暮,得数千人。于是勒兵乘城,庞勋自称兵马留后。再宿,官军始至,贼守备已严,不可复攻。先是,焦璐闻苻离败,决汴水以断北路,贼至,水尚浅可涉,比官军至,已深矣。壬申,元密引兵渡水,将围城,会大风,贼以火箭射城外茅舍,延及官军营,士卒进则冒矢石,退则限水火,贼急击之,死者近三百人。元密等以为贼必固守,但为攻取之计。贼夜使妇人持更,掠城中大船三百艘,备载资粮,顺流而下,欲入江湖为盗。以千缣赠张敬思,遣骑送至汴之东境,纵使西归。明旦,官军知贼已去,狼狈追之,士卒皆未食,比追及,已饥乏。贼舣舟堤下而陈于堤外,伏千人于舟中,官军将至,陈者皆走入陂中。密以为畏己,纵兵追之;贼自舟中出,夹攻之,自午及申,官军大败。密引兵走,陷于荷涫,贼追及之,密等诸将及监陈敕使皆死,士卒死者殆千人,其馀皆降于贼,无一人还徐者。贼问降卒以彭城人情计谋,知其无备,始有攻彭城之志。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一 · 唐纪六十七
译文:戊辰,元密从彭城出发,军容非常壮观。诸将到任山北数里时停下不前,共商夺取敕使之计,欲等到贼寇进入馆舍时再发兵攻击他们;派扮作百姓的负薪者侦察贼情。黄昏后,贼寇来到任山,馆中无人,又无供给。疑为贼所埋伏,见负薪者便将其擒拿并打其背板示众。果然得知了贼情,于是制作木偶人执旗帜排列于山下而潜逃。当夜,官军始发现元密等人,恐贼潜伏山谷及间道来袭,复引兵退宿至城南,明晨再进追之。
注释:戊辰,指农历日期。元密,唐朝末年将领,本名李全忠,后来自立为皇帝,国号梁。彭城,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是当时的都城之一。任山,位于今河南省境内,当时属于宿州管辖。敕使,朝廷派遣的使者。文白对照是指用汉字和白话文对照的方式来阅读古籍,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
赏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之间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巨著。其中,“戊辰”作为时间记载,反映了元密在彭城的军事行动以及与朝廷之间复杂的关系。元密此次行动显示出他对朝廷命令的忠诚,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于自身军事力量的控制与运用。他的军队在面对强大的宿州守军时表现出的韧性和策略性,展现了古代军事指挥的智慧。通过这次军事行动,元密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勇敢和决断力,也体现了他在朝廷和地方势力之间寻求平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