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勋将兵二万自石山西出,所过焚掠无遗。庚申,承训始知之,引步骑八万西击之,使硃邪赤心将数千骑为前锋。勋袭宋州,陷其南城。刺史郑处冲守其北城,贼知有备,舍去,渡汴,南掠亳州,沙陀追及之。勋引兵循涣水而东,将归彭城,为沙陀所逼,不暇饮食,至蕲,将济水,李衮发桥,勒兵拒之。贼惶惑不知所之,至县西,官军大集,纵击,杀贼近万人,馀皆溺死,降者才及千人,勋亦死而人莫之识,数日,乃获其尸。贼宿迁等诸寨皆杀其守将而降。宋威亦取萧县,吴迥独守濠州不下。
冬,十月,以张玄稔为右骁卫大将军、御史大夫。
马举攻濠州,自夏及冬不克,城中粮尽,杀人而食之,守军深堑重围以守之。辛丑夜,吴迥突围走,举勒兵追之,杀获殆尽,迥死于招义。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一 · 唐纪六十七
庞勋将兵二万自石山西出,所过焚掠无遗。庚申,承训始知之,引步骑八万西击之,使硃邪赤心将数千骑为前锋。
译文:在唐朝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期间,桂州(今广西桂林)的戍兵发动了反唐农民起义。由于徐州节度使孟球未能如期换防,戍兵被迫在此地苦守六年,生活困苦。最终在徐州树起反旗,失败后起义军向北返回。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终于到达徐州,在那里竖起了反抗的旗帜。然而,由于粮尽,不得不杀人充饥。
赏析:此诗是《资治通鉴》中记录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反映了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局面。诗中的“庞勋”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人物,他的起义不仅代表了广大贫苦百姓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也象征着唐朝末年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爆发。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庞勋起义的描述,诗人不仅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还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变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