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公素为平卢留后。
五月,国子司业韦殷裕诣阁门告郭淑妃弟内作坊使敬述阴事。上大怒,杖杀殷裕,籍没其家。乙亥,阁门使田献銛夺紫,改桥陵使,以其受殷裕状故也。殷裕妻父太府少卿崔元应、妻从兄中书舍人崔沆、季父君卿皆贬岭南官;给事中杜裔休坐与殷裕善,亦贬端州司户。沆,铉之子也。裔休,悰之子也。
丙子,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傅、分司,韦保衡谮之也。辛巳,贬尚书左承李当、吏部侍郎王沨、左散骑常侍李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张杨、前中书舍人封彦卿、左谏议大夫杨塾;癸未,贬工部尚书严祁、给事中李贶、给事中张鐸、左金吾大将军李敬仲、起居舍人萧遘、李渎、郑彦特、李藻,皆处之湖、岭之南,坐与琮厚善故也,贶,汉之子;遘,置之子也。甲申,贬前平卢节度使于琄为凉王府长史、分司,前湖南观察使于瑰袁州刺史。瑰、琄,皆琮之兄也。寻再贬琮韶州刺史。琮妻广德公主,上之妹也,与琮皆之韶州,行则肩舆门相对,坐则执琮之带,琮由是获全。时诸公主多骄纵,惟广德动遵法度,事于氏宗亲尊卑无不如礼,内外称之。

以下是《资治通鉴》中关于懿宗咸通十一年的相关诗句及其译文和注释:

  1.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中的诗句为“以张公素为平卢留后。”
    译文:任命张公素为平卢节度使。
    赏析: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军事将领的任命,强调了张公素的军事职责和地位。

  2. 诗句:“五月,国子司业韦殷裕诣阁门告郭淑妃弟内作坊使敬述阴事。”
    译文:五月份,国子司业韦殷裕到阁门处举报郭淑妃的弟弟内作坊使敬述的私事。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韦殷裕因举报他人而遭受的处罚,突出了他的正义行为。

  3. 诗句:“上大怒,杖杀殷裕,籍没其家。”
    译文:皇帝非常生气,用棍棒打死了韦殷裕,并没收了他的所有财产。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朝廷对于政治对手的严厉惩罚,体现了皇权的权威。

  4. 诗句:“乙亥,阁门使田献銛夺紫,改桥陵使,以其受殷裕状故也。”
    译文:在乙亥这一天,阁门使田献銛被剥夺紫绶官服,改任桥陵使,因为他接受了韦殷裕的状纸。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朝廷官员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官场上的腐败现象。

  5. 诗句:“殷裕妻父太府少卿崔元应、妻从兄中书舍人崔沆、季父君卿皆贬岭南官;给事中杜裔休坐与殷裕善,亦贬端州司户。”
    译文:韦殷裕的妻子的父亲太府少卿崔元应、妻子的堂兄中书舍人崔沆、叔父崔君卿都被贬为岭南的官;给事中杜裔休因为与韦殷裕关系良好,也被贬为端州的司户。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朝廷对于政治盟友的打压,以及官员之间的相互倾轧。

  6. 诗句:“丙子,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傅、分司,韦保衡谮之也。”
    译文:在丙子这一天,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被贬为普王的师傅和分司,这是由于韦保衡的谗言所致。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朝中派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个人命运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

  7. 诗句:“辛巳,贬尚书左承李当、吏部侍郎王沨、左散骑常侍李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张杨、前中书舍人封彦卿、左谏议大夫杨塾;癸未,贬工部尚书严祁、给事中李贶、给事中张鐸、左金吾大将军李敬仲、起居舍人萧遘、李渎、郑彦特、李藻,皆处之湖、岭之南,坐与琮厚善故也,贶,汉之子;遘,置之子也。甲申,贬前平卢节度使于琄为凉王府长史、分司,前湖南观察使于瑰袁州刺史。”
    译文:在辛巳这一天,尚书左丞李当、吏部侍郎王沨、左散骑常侍李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张杨、前中书舍人封彦卿、左谏议大夫杨塾等人都被贬为湖州或岭州的官员,这是由于他们与于琮关系密切的缘故。
    赏析:这句话详细列举了因与于琮关系亲密而被贬的官员名单,反映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分配。

通过对《资治通鉴》中相关诗句的解读和注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朝廷的残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