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宗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乾符五年(戊戌,公元八七八年)
春,正月,丁酉朔,大雪,知温方受贺,贼已至城下,遂陷罗城。将佐共治子城而守之,及暮,知温犹不出。将佐请知温出抚士卒,知温纱帽皁裘而行;将佐请知温擐甲以备流矢,知温见士卒拒战,犹赋诗示幕僚,遣使告急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福悉其众自将救之。时有沙陀五百在襄阳,福与之俱至荆门,遇贼,沙陀纵骑奋击,破之。仙芝闻之,焚掠江陵而去。江陵城下旧三十万户,至是死者什三四。
壬寅,招讨副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申州东,所杀万人,招降散遣者亦万人。敕以宋威久病,罢招讨使,还青州。以曾元裕为招讨使,颍州刺史张自勉为副使。
庚戌,以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
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之子克用为沙陀副兵马使,戍蔚州。时河南盗贼蜂起,云州沙陀兵马使李尽忠与牙将康君立、薛志勤、程怀信、李存璋等谋曰:“今天下大乱,朝廷号令不复行于四方,此乃英雄立功名富贵之秋也。吾属虽各拥兵众,然李振武功大官高,名闻天下,其子勇冠诸军。若辅以举事,代北不足平也。”众以为然。君立,兴唐人;存璋,云州人;志勤,奉诚人也。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其中也包含有关于僖宗及其统治时期的详细记载。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和解析:
春寒料峭:描述了春天里严寒的天气,暗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之寒冷和不明朗。
大雪压城:大雪覆盖了城池,象征着僖宗统治下的混乱和困境。
将佐共治子城而守之:将领和辅佐官员共同防守城墙,表明了他们团结一致的决心和勇气。
知温犹不出:虽然知道应该接受外界的帮助,但皇帝仍然不愿露面,显示出他的犹豫不决和内心的挣扎。
仙芝闻之,焚掠江陵而去:王仙芝得知情况后,焚烧并掠夺了江陵,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残暴行为。
曾元裕破之:曾元裕成功击败了王仙芝的叛军,显示了唐朝军队的力量和决心。
敕以李福为招讨使:朝廷下诏任命李福为招讨使,表明了朝廷对这次叛乱的重视和决心。
李国昌之子克用为沙陀副兵马使:李克用被任命为沙陀的副兵马使,这标志着他在沙陀族中的崛起和权力的提升。
君立、存璋等谋曰“今天下大乱”:李尽忠和他的部下谋划说“天下大乱”,反映了他们对时局的悲观和不满。
高骈为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高骈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显示了他的军事和政治地位。
李克用以兵部尚书致仕归私第:李克用以兵部尚书的身份退休回乡,这可能意味着他在政治上的退出或隐退。
这首《资治通鉴》中的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唐末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景象,同时反映了不同人物在这场动乱中的态度和命运。通过对这首诗的翻译与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晚期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