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庚辰朔,承范等至潼关,搜菁中,得村民百许,使运石汲水,为守御之备。与齐克让军皆绝粮,士卒莫有斗志。是日,黄巢前锋军抵关下,白旗满野,不见其际。克让与战,贼小却,俄而巢至,举军大呼,声振河、华。克让力战,自午至酉始解,士卒饥甚,遂喧噪,烧营而溃,克让走入关。关左有谷,平日禁人往来,以榷征税,谓之“禁坑”。贼至仓猝,官军忘守之,溃兵自谷而入,谷中灌木寿藤茂密如织,一夕践为坦涂。承范尽散其辎囊以给士卒,遣使上表告急,称:“臣离京六日,甲卒未增一人,馈饷未闻影响。到关之日,巨寇已来,以二千馀人拒六十万众,外军饥溃,踏开禁坑。臣之失守,鼎镬甘心。朝廷谋臣,愧颜何寄!或闻陛下已议西巡,苟銮舆一动,则上下土崩。臣敢以犹生之躯奋冒死之语,愿与近密及宰臣熟议,未可轻动,急征兵以救关防,则高祖、太宗之业庶几犹可扶持,使黄巢继安禄山之亡,微臣胜哥舒翰之死!”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四 · 唐纪七十: 这句子表明了《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编年体著作,其中包含了唐代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十二月,庚辰朔,承范等至潼关: 描述了在12月的某一天,承范和他的队伍抵达了潼关。
搜菁中,得村民百许,使运石汲水,为守御之备: 这句话讲述了在潼关附近搜索后,找到了一些村民,让他们运送石头并打水来作为防御准备。
与齐克让军皆绝粮,士卒莫有斗志: 描述了承范的军队因为缺乏粮食而失去战斗意志,士兵不再有斗志。
黄巢前锋军抵关下,白旗满野,不见其际: 描绘了黄巢部队逼近潼关的情景,士兵们在田野上挥舞着白色旗帜,形成了一片壮观的景象。
克让与战,贼小却,俄而巢至,举军大呼,声振河、华: 描述了克让与叛军交战时,虽然叛军有所退缩,但很快黄巢的大军再次到达,士兵们高声呐喊,声势浩大。
克让力战,自午至酉始解,士卒饥甚,遂喧噪,烧营而溃,克让走入关: 描述了克让在战斗中英勇作战,但最终因为士兵们饥饿而混乱,导致了军队的崩溃,克让本人也被击败,逃入潼关。
关左有谷,平日禁人往来,以榷征税,谓之“禁坑”: 描述了潼关左边有一个被禁止通行的地方(称为“禁坑”),这个地方平时禁止人们通行,并且会征收税费。
贼至仓猝,官军忘守之,溃兵自谷而入,谷中灌木寿藤茂密如织,一夕践为坦涂: 描述了叛军突然到来时,官军忘记守卫这个地方,溃败的士兵从禁坑中进入,导致那里的灌木寿藤茂密如织,一夜之间变成了平坦的土地。
承范尽散其辎囊以给士卒,遣使上表告急,称:“臣离京六日,甲卒未增一人,馈饷未闻影响。到关之日,巨寇已来,以二千馀人拒六十万众,外军饥溃,踏开禁坑。臣之失守,鼎镬甘心。”: 描述了承范将所有的物资都分发给了他的士兵们,同时派遣使者向朝廷报告情况,声称他已经离开了京城六天,但他的士兵数量并没有增加,而且他的供给也没有得到任何影响。当叛军到达时,他只有两千多人去抵抗六十万的叛军,这使得他的部队在外军饥渴崩溃后被迫撤退到禁坑里,而他自己也感到遗憾和后悔。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巢领导的大规模叛乱的记录。诗中详细描述了黄巢军队的迅速推进以及与之遭遇的艰难战斗。通过描绘战场的艰苦环境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沉重反思和对失败者的同情。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政府军队在面对黄巢军队时的困境和混乱,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