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之克长安也,忠武节度使周岌降之。岌尝夜宴,急召监军杨复光,左右曰:“周公臣贼,将不利于内侍,不可往。”复光曰:“事已如此,义不图全。”即诣之。酒酣,岌言及本朝,复光泣下,良久,曰:“丈夫所感者,恩义耳!公自匹夫为公侯,奈何舍十八叶天子而臣贼乎!”岌亦流涕曰:“吾不能独拒贼,故貌奉而心图之。今日召公,正为此耳。”因沥酒为盟。是夕,复光遣其养子守亮杀贼使者于驿。
时秦宗权据蔡州,不从岌命,复光将忠武兵三千诣蔡州,说宗权同举兵讨巢。宗权遣其将王淑将兵三千从复光击邓州,逗留不进,复光斩之,并其军,分忠武八千人为八都,遣牙将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八人将之。王建,舞阳人;韩建,长社人;晏弘、晖、造、师泰,皆许州人也。复光帅八都与硃温战,败之,遂克邓州,逐北至蓝桥而还。
《忠武节义》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记载了唐朝黄巢之乱期间,忠武节度使周岌降唐的情景。夜宴之际,监军杨复光因感念朝廷恩义而泣下,周岌亦泪洒长空,二人以酒盟定共图大业。当夜之后,杨复光率其养子守亮杀贼使者于驿,展现了不惧生死的忠诚与勇敢。这让我想到了朱温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他带领着忠武兵三千人,与秦宗权激战并成功击败敌人。
读到“时秦宗权据蔡州,不从岌命”时,我不禁联想到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在乱世中坚持正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面貌。杨复光与朱温的忠诚和勇猛,正是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的写照,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和忠诚。
读完这一段历史,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战火纷飞、国家危难之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样的忠肝义胆,令人敬佩。这种精神不仅在古代闪耀着光辉,也应当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