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宏又遣登高镇将王镇将兵七万屯西陵,钱镠复夜济江袭击,大破之,斩获万计,得汉宏补诸将官伪敕二百馀通。镇奔诸暨。
黄巢兵势尚强,王重荣患之,谓行营都监杨复光曰:“臣贼则负国,讨贼则力不足,奈何?”复光曰:“雁门李仆射,骁勇,有强兵,其家尊与吾先人尝共事相善,彼亦有徇国之志。所以不至者,以与河东结隙耳。诚以朝旨谕郑公而召之,必来,来则贼不足平矣!”东面宣慰使王徽亦以为然。时王鐸在河中,乃以墨敕召李克用,谕郑从谠。十一月,克用将沙陀万七千自岚、石路趣河中,不敢入太原境,独与数百骑过晋阳城下与从谠别,从谠以名马、器币赠之。
李详旧卒共逐黄思鄴,推华阴镇使王遇为主,以华州降于王重荣,王鐸承制以遇为刺史。
阡能党愈炽,侵淫入蜀州境。陈敬瑄以杨行迁等久无功,以押牙高仁厚为都招讨指挥使,将兵五百人往代之。未发前一日,有鬻面者,自旦至午,出入营中数四,逻者疑之,执而讯之,果阡能之谍也。仁厚命释缚,温言问之,对曰:“某村民,阡能囚其父母妻子于狱,云‘汝诇事归,得实则免汝家;不然,尽死!’某非愿尔也。”仁厚曰:“诚知汝如是,我何忍杀汝!今纵汝归,救汝父母妻子,但语阡能云:‘高尚书来日发,所将止五百人,无多兵也。’然我活汝一家,汝当为我潜语寨中人云:‘仆射愍汝曹皆良人,为贼所制,情非得已。尚书欲拯救湔洗汝曹,尚书来,汝曹各投兵迎降。尚书当使人书汝背为“归顺”字,遣汝复旧业。所欲诛者,阡能、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韩求五人耳,必不使横及百姓也。’”谍曰:“此皆百姓心上事,尚书尽知而赦之,其谁不舞跃听命!一口传百,百传千,川腾海沸,不可遏也。比尚书之至,百姓必尽奔赴如婴儿之见慈母,阡能孤居,立成擒矣!”遂遣之。明日,仁厚引兵发,至双流,把截使白文现出迎。仁厚周视堑栅,怒曰:“阡能役夫,其众皆耕民耳,竭一府之兵,岁馀不能擒,今观堑栅重复牢密如此,宜其可认安眠饱食,养寇邀功也!”命引出斩之。监军力救,久之,乃得免。命悉平堑栅,才留五百兵守之,馀兵悉以自随,又召诸寨兵,相继皆集。阡能闻仁厚将至,遣罗浑擎立五寨于双流之西,伏兵千人于野桥箐以邀官军。仁厚诇知,引兵围之,下令勿杀,遣人释戎服贼中告谕,如昨日所以语谍者。贼大喜,呼噪,争弃甲投兵请降,拜如摧山。仁厚悉抚谕,书其背,使归语寨中未降者,寨中馀众争出降。浑擎狼狈逾堑走,其众执以诣仁厚,仁厚曰:“此愚夫,不足与语。”械以送府。悉命焚五寨及其甲兵,惟留旗帜,所降凡四千人。明旦,仁厚谓降者曰:“始欲即遣汝归,而前涂诸寨百姓未知吾心,或有忧疑,藉汝曹为我前行,过穿口、新津寨下,示以背字告谕之,比至延贡,可归矣。”乃取浑擎旗倒系之,每五十人为队,授以一旗,使前走,扬旗疾呼曰:“罗浑擎已生擒,送使府,大军行至。汝曹居寨中者,速如我出降,立得为良人,无事矣!”至穿口,句胡僧置十一寨,寨中人争出降。胡僧大惊,拔剑遏之,众投瓦石击之,共擒以献仁厚,其众五千馀皆降。又明旦,焚寨,使降者执旗先驱,一如双流。至新津,韩求置十三寨皆迎降。求自投深堑,其众钩出之,已死,斩首以献。将士欲焚寨,仁厚止之曰:“降人皆未食。”使先运出资粮,然后焚之。新降者竞炊爨,与先降来告者共食之,语笑歌吹,终夜不绝。明日,仁厚纵双流,穿口降者先归,使新津降者执旗前驱,且曰:“入邛州境,亦可散归矣。”罗夫子置九寨于延贡,其众前夕望新津火光,已不眠矣。及新津人至,罗夫子脱身弃寨奔阡能,其众皆降。明日,罗夫子至阡能寨,与之谋悉众决战。计未定,日向暮,延贡降者至,阡能、罗夫子走马巡寨,欲出兵,众皆不应。仁厚引兵连夜逼之,明旦,诸寨知大军已近,呼噪争出,执阡能,阡能窘急赴井,为众所擒,不死;又执罗夫子,罗夫子自刭。众挈罗夫子首,缚阡能,驱之前迎官,见仁厚,拥马首大呼泣拜曰:“百姓负冤日久,无所控诉。自谍者还,百姓引领,度顷刻如期年。今遇尚书,如出九泉睹白日,已死而复生矣!”欢呼不可止。贼寨在他所者,分遣诸将往降之。仁厚出军凡六日,五贼皆平。每下县镇,辄补镇遏使,使安集户口。于是陈敬瑄枭韩求、罗夫子首于市,钉阡能、罗浑擎、句胡僧于城西,七日而C061之。阡能孔目官张荣,本安仁进士,屡举不中第,归于阡能,为之谋主,为草书檄;阡能败,以诗启求哀于仁厚,仁厚送府,钉于马市。自馀不戮一人。
诗句与译文:
- 逐句释义:
- 王镇将: 王镇,邛州(今四川邛崃)的将领。
- 屯西陵: 在西陵驻扎军队。
- 钱镠: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鏐之弟,后成为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
- 大破之: 击败了王镇的军队。
- 阡能、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韩求: 这些都是起义军首领或重要人物的名字。
- 赏析:
- 诗作描绘:刘汉宏派遣王镇将率兵七万驻守西陵,而李克用则率军夜袭,成功击溃了王镇的军队,斩首俘获万余人,缴获了刘汉宏委命补授诸将的伪敕二百多通。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军事力量的对比,也揭示了农民起义军在策略和组织上的优势。
- 社会背景:此事件发生在黄巢势力强盛之时,刘汉宏希望通过兼并浙西地区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但最终被钱镠等人击败。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也揭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 历史影响:此事件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了唐朝末年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它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题材,如《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
- 关键词汇:
- 阡能:起义军首领,以抵抗唐朝政府的统治而著名。
- 罗浑擎: 另一位起义军的重要人物,同样以抵抗唐朝统治而闻名。
- 句胡僧、罗夫子:这两位起义军首领也是当地知名的反唐力量。
- 文化意义:
- 农民起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次农民起义,它展示了底层民众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决心和勇气。
- 地方割据: 这一事件反映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及其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也揭示了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
- 历史转折点: 这一事件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为五代十国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 赏析:
- 李克用在夜袭时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他通过迅速出击和精确打击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他的英勇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他对士兵的关怀和对敌人的尊重。
- 黄巢虽然势大,但其内部的分裂和不团结削弱了其力量。李克用的成功反击显示了联合力量的强大,也表明了在对抗强敌时,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
- 相关典故:
- 阡能: 阡能因公事延误而被处死,但他的行为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反抗情绪,为后续的农民起义奠定了基础。
- 罗浑擎、句胡僧、罗夫子: 他们的起义行为不仅是对唐朝政府的反抗,也体现了底层民众对于生存权和尊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