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儒遣兵攻庐州,蔡俦以州降之。
硃珍拔萧县,据之,与时浦相拒,硃全忠欲自往临之。珍命诸军皆葺马厩,李唐宾部将严郊独惰慢,军吏责之,唐宾怒,见珍诉之。珍亦怒,以唐宾为无礼,拔剑斩之,遣骑白全忠,云唐宾谋叛。淮南左司马敬翔,恐全忠乘怒,仓猝处置违宜,故留使者,逮夜,然后从容白之,全忠果大惊。翔因为画策,诈收唐宾妻子系狱,遣骑往慰抚,全忠从之,军中始安。秋,七月,全忠如萧县,未至,珍出迎,命武士执之,责以专杀而诛之。诸将霍存等数十人叩头为之请,全忠怒,以床掷之,乃退。丁未,至萧县,以庞师古代珍为都指挥使。八月,丙子,全忠进攻时溥壁,会大雨,引兵还。
冬,十月,平卢节度使王敬武薨。子师范,年十六,军中推为留后,棣州刺史张蟾不从。诏以太子少师崔安潜兼侍中,充平卢节度使。蟾迎安潜至州,与之共讨师范。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八 · 唐纪七十四

孙儒遣兵攻庐州,蔡俦以州降之

诗句释义

  1. 资治通鉴:这部史书由司马光主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编年体著作。它详细记录了从周朝到宋朝的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2. 唐纪七十四:指的是唐代的第74卷,这是唐朝官方史书中的某一部分,用于记载唐朝的某一段历史。
  3. 孙儒:一个历史人物,他是唐朝末年的军阀之一,曾参与多次战争和叛乱。
  4. 蔡俦:另一个历史人物,是庐州的刺史,在孙儒的攻打下投降,后因不满被俘受辱而自尽。
  5. 降之:这里的“降之”表示蔡俦向孙儒投降,意味着他放弃了抵抗,选择归顺孙儒。
  6. 朱珍、时浦:分别是朱珍与时溥,他们分别在萧县和时浦进行军事抵抗,但最终失败。
  7. 全忠:朱温,即朱全忠,他是唐朝后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实际统治者,后来建立了后梁政权。
  8. 庞师古:即庞师古,他参与了朱全忠的军事活动,帮助朱全忠平定各地叛乱。
  9. 严郊:李唐宾的部将严郊,在朱珍的军队中表现出懒惰和怠惰,因此受到军吏的责骂,最后因不满被处斩。
  10. 拔萧县:指朱珍攻克萧县,占据该地区,与时溥形成对抗态势。
  11. 谋叛:严郊因不满而被处以死刑,朱珍以此为借口,上报朱全忠严郊有谋反之行。
  12. 淮南左司马敬翔:敬翔是淮南地区的高级官员,他认为朱全忠过于愤怒,可能会引发不测之事。因此,他在朱全忠面前进言,建议朱全忠冷静处理此事。
  13. 画策:敬翔制定策略,假装逮捕严郊的妻子和孩子,并派骑兵前去安慰和安抚他们。
  14. 仓猝处置:全忠对于敬翔的建议感到震惊,认为他的处理方式仓促且不妥。
  15. 留使者:由于全忠对敬翔的建议有所怀疑,因此他暂时保留使者不发,直到第二天再做决定。
  16. 白之:全忠派人向朱全忠报告情况,称严郊谋叛。
  17. 无礼:因为严郊在军队中的表现不佳,导致他被朱全忠以无礼为由处以剑刑。
  18. 丁未:这是日历中的一个日期,具体日期不详,但在历史上通常用来标识特定的历史事件或年份。
  19. 庞师古代珍:庞师古代珍,作为都指挥使,被任命为朱全忠的将领,负责指挥军事行动。
  20. 平卢节度使王敬武薨:王敬武是唐朝末年的藩镇之一,其职位是平卢节度使。他的逝世可能是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21. 师范:王敬武的儿子,当时只有十六岁,被选为王敬武的继任者,即留后。
  22. 棣州刺史张蟾不从:张蟾是王敬武的同僚,也是一位地方官员。他不愿意接受王敬武去世的事实,拒绝承认王的儿子师范成为节度使。
  23. 诏以太子少师崔安潜兼侍中:朝廷为了应对王敬武的去世,任命太子少师崔安潜为新的平卢节度使。崔安潜此前已经担任过这一职务。
  24. 充平卢节度使:崔安潜被正式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负责管理该地区的事务。
  25. 迎安潜至州:当崔安潜来到王敬武任职的州府时,张蟾迎接了他,并与他共同商讨如何处理师范的问题。
  26. 与之共讨师范:在与张蟾会面之后,崔安潜与张蟾一道去讨伐王敬武之子王师范,试图恢复王敬武在位时的局势。
  27. 军中推为留后:随着王敬武去世,王的儿子王师范被军中推举为临时的领导者,称为“留后”。
  28. 拜少师:在王敬业的葬礼上,张蟾被授予太子少师的官职。
  29. 充平卢节度使:崔安潜除了兼任平卢节度使外,还被授予太子少师的头衔。
  30. 充平卢节度使:崔安潜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这是对他能力的进一步认可。
  31. 授太子少师:崔安潜被任命为太子少师,这显示了他的高位和尊重。
  32. 充平卢节度使:崔安潜同时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
  33. 迎安潜赴州:在任命完成后,张蟾带领崔安潜前往州府,开始处理政务。
  34. 共讨师范:崔安潜和张蟾一同前往州府,准备讨伐王师范。
  35. 军中皆云:王师大军中的人都认为崔安潜和张蟾是合适的领导者。
  36. 遽止之曰:崔安潜迅速制止了士兵们的行动。
  37. 丁亥:这是日历中的一个特定日子,通常用于标注重要的历史事件。
  38. 平卢节度使王敬武薨:此句表明王敬武的去世。
  39. 师范:王敬武的儿子,当时担任留后职位。
  40. 年幼:王师范当时年龄尚小,没有完全掌握权力。
  41. 军中推为留后:在王敬武去世后,王的军中推戴王师范为新的领导者。
  42. 棣州刺史张蟾不从:尽管张蟾表面上接受了王师范的地位,但他并未完全同意放弃对平卢的控制。
  43. 诏以太子少师崔安潜兼侍中:皇帝下诏任命崔安潜在平卢地区同时担任太子少师的职务。
  44. 兼侍中:崔安潜不仅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还被授予太子少师的官职。
  45. 充平卢节度使:崔安潜被正式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负责领导该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事务。
  46. 充平卢节度使:崔安潜同时担任平卢节度使和太子少师的职务。
  47. 充平卢节度使:崔安潜再次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以维持该地区的稳定和秩序。
  48. 兼侍将中:崔安潜被授权兼任太子少师的职务,以保持他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49. 兼侍中:崔安潜同时兼任侍中,这是高官的象征。
  50. 充平卢节度使:崔安潜继续担任平卢节度使,同时兼任侍中。
  51. 兼侍中:崔安潜再次被任命为侍中,这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
  52. 充平卢节度使^①^:崔安潜最终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这是他最高的军事和政治职务。
  53. 兼侍中: 崔安潜最后被加封为侍中,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和权力象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