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会宣武、镇国、静难、凤翔、保大、定难诸军于晋州。
更命义成军曰宣义。辛未,以硃全忠为宣武、宣义节度使。全忠以方有事徐、杨,征兵遣戍,殊为辽阔,乃辞宣义,请以胡真为节度使,从之。然后赋出入,皆制于全忠,一如巡属。及胡真入为统军,竟以全忠为两镇节度使,罢淮南不领焉。
秋,七月,官军至阴地关,硃全忠遣骁将葛从周将千骑,潜自壶关夜抵潞州,犯围入城。又遣别将李谠、李重胤、邓季筠将兵攻李罕之于泽州,又遣张全义、硃友裕军于泽州之北,为从周应援。季筠,下邑人也。全忠奏:“臣已遣兵守潞州,请孙揆赴镇。”张浚亦恐昭义遂为汴人所据,分兵二千,使揆将之趣潞州。八月,乙丑,揆发晋州,李存孝闻之,以三百骑伏于长子西谷中。揆建牙杖节,褒衣大盖,拥众而行。存孝突出,擒揆及赐旌节中使韩归范、牙兵五百馀人,追击馀众于刁黄岭,尽杀之。存孝械揆及归范,纟斥以素练,徇于潞州城下曰:“朝廷以孙尚书为潞帅,命韩天使赐旌节,葛仆射可速归大梁,令尚书视事。”遂纟斥以献于克用。克用囚之,既而使人诱之,欲以为河东副使。揆曰:“吾天子大臣,兵败而死,分也,岂能伏事镇使邪!”克用怒,命以锯锯之,锯不能入。揆骂曰:“死狗奴!锯人当用板夹,汝岂知邪!”乃以板夹之,至死,骂不绝声。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四

张浚与宣武、镇国等军在晋州会师

  1. 历史背景
  • 朱全忠被任命宣武、宣义节度使,以应对北方的威胁。
  • 张浚和宣武、镇国等军在晋州会师形成南北合击之势。
  1. 战役进展
  • 官军到达阴地关,李克用派遣薛志勤、李承嗣守备。
  • 游兵至汾州,李存孝伏兵设下圈套。
  • 李克用派薛志勤、李承嗣将骑三千营于洪洞,李存孝将兵五千于营。
  1. 关键人物
  • 李克用派遣李存孝伏兵设下圈套。
  • 薛志勤、李承嗣将骑三千营于洪洞。
  1. 战略部署
  • 张浚率领诸军及邠宁、鄜夏四州兵计5万,东渡黄河。
  • 朱全忠成为宣武、宣义节度使,负责南线战事。
  1. 战役结果
  • 官军出阴地关,游兵至于汾州。
  • 李克用派遣薛志勤、李承嗣将骑三千营于洪洞。
  1. 后续发展
  • 李存孝伏兵设下圈套,成功擒获李克用将领。
  • 朝廷下令将义成军改名为宣义军。
  1. 历史意义
  • 这次战役展示了张浚的智谋和统帅能力。
  • 标志着唐朝对河东地区的有效掌控。
  1. 总结与展望
  • 通过有效的军事策略和团队合作,张浚成功平定了叛乱。
  • 这次战役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唐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