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张浚帅诸军五十二都及邠、宁、鄜、夏杂虏合五万人发京师,上御安喜楼饯之。浚屏左右言于上曰:“俟臣先除外忧,然后为陛下除内患。”杨复恭窃听,闻之。两军中尉饯浚于长乐坂,复恭属浚酒,浚辞以醉,复恭戏之曰:“相公杖钺专征,作态邪?”浚曰:“俟平贼还,方见作态耳!”复恭益忌之。癸丑,削夺李罕之官爵。六月,以孙揆为昭义节度使,充招讨副使。
丁巳,茂州刺史李继昌帅众救成都,己未,王建击斩之。辛酉,资简都制置应援使谢从本杀雅州刺史张承简,举城降建。
孙儒求好于硃全忠,全忠表为淮南节度使。未几,全忠杀其使者,遂复为仇敌。
光启末,德州刺史卢彦威逐义昌节度使杨全玫,自称留后,求旌节,朝廷未许。至是,王熔、国弘信因张浚用兵,为之请,乃以彦威为义昌节度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八·唐纪七十四,此乃昭宗皇帝在位期间的一件大事。公元894年,壬子日,张浚率诸军共五十二都及邠、宁、鄜、夏等杂虏合共五万人从京都出发,皇上御驾安喜楼为他们送行。张浚在左右侍卫中屏退众人后向皇上进言道:“等到臣先除去外患之忧,然后为陛下除去内患。”杨复恭偷偷地偷听到此事,心生嫉妒。
癸丑日,朝廷将李罕之的官爵削夺。六月,又任命孙揆为昭义节度使,并兼任招讨副使。同一天,丁巳日,茂州刺史李继昌领众前来援助成都,己未日,王建击杀了李继昌。辛酉日,资简都制置应援使谢从本杀掉雅州刺史张承简,举城投降于王建。
孙儒曾求好于朱全忠,但最终被朱全忠表奏为淮南节度使。然而不久后,朱全忠却杀死了其使者,孙儒因此与朱全忠再次成为仇敌。光启末年,德州刺史卢彦威驱逐了义昌节度使杨全玫,自称留后,并要求旌节,但朝廷尚未答应。至此,王熔和国弘信因张浚用兵,为卢彦威请求朝廷授予节度使职位,于是朝廷便授予卢彦威义昌节度使。
此诗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同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背景。诗句之间紧密相连,构成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读者可以通过赏析此诗来进一步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