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己丑,孙儒拔苏州,杀李友。安仁义等闻之,焚润庐舍,夜遁。儒使沈粲守苏州,又遣其将归传道守润州。
辛丑,汴将丁会、葛从周击魏,渡河,取黎阳、临河,庞师古、霍存下淇门、卫县,硃全忠自以大军继之。
是岁,置升州于上元县,以张雄为刺史。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大顺二年(辛亥,公元八九一年)
春,正月,罗弘信军于内黄。丙辰,硃全忠击之,五战皆捷,到永定桥,斩首万馀级。弘信惧,遣使厚币请和。全忠命止焚掠,归其俘,还军河上。魏博自是服于汴。
庚申,制以太保、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孔纬为荆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浚为鄂岳观察使。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崔昭纬同平章事,御史中丞徐彦若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昭纬,慎由从子;彦若,商之子也。杨复恭使人劫孔纬于长乐坡,斩其旌节,资装俱尽,纬仅能自免。李克用复遣使上表曰:“张浚以陛下万代之业,邀自己一时之功,知臣与硃温深仇,私相连结。臣今身无官爵,名是罪人,不敢归陛下籓方,且欲于河中寄寓,进退行止,伏俟指麾。”诏再贬孔纬均州刺史,张浚连州刺史。赐克用诏,悉复其官爵,使归晋阳。孙儒尽举淮、蔡之兵济江,癸酉,自润州转战而南,田頵、安仁义屡败退,杨行密城戍皆望风奔溃。儒将李从立奄至宣州东溪,行密守备尚未固,众心危惧,夜,使其将合肥台蒙将五百人屯溪西;蒙使士卒传呼,往返数四,从立以为大众继至,遽引去。儒前军至溧水,行密使都指挥使李神福拒之。神福阳退以示怯,儒军不设备,神福夜帅精兵袭之,俘斩千人。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八 · 唐纪七十四

【解析】

  1. 诗句翻译
  • “资治通鉴”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从周朝初年开始至宋朝的历次重大历史事件。
  • “卷二百五十八”指的是该卷的第258篇,记录的是唐代的史事。
  • “唐纪七十四”指的是唐代的第七十四个年号。
  • “十二月,己丑,孙儒拔苏州,杀李友”,描述了孙儒攻占并杀害了李友的事迹。
  • “安仁义等闻之,焚润庐舍,夜遁”,反映了安仁义等人听闻消息后,匆忙逃离现场的行为。
  • “沈粲守苏州,又遣其将归传道守润州”,提到了沈粲被派往苏州防守,而其将领归传道负责润州的防御任务。
  1. 译文与注释
  • 译文一:在十二月,孙儒率领叛军攻陷苏州,并将李友杀死。
  • 译文二:安仁义等人得知消息后,点燃了他们的房舍,连夜逃跑。
  • 译文三:沈粲留守苏州,同时派遣他的将领归传道防守润州。
  1. 赏析
  • 孙儒的军事行动显示了他作为叛军领袖的决心和策略。通过攻占重要城市并迅速执行杀戮,他有效地控制了区域,展示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
  • 安仁义等人的行为反映了当时战乱中人们的慌乱与逃避现实的心态。他们选择焚烧自己的家园以逃避追捕,显示了一种无助和绝望的情绪。
  • 朱全忠的反应和决策则体现了一位统治者在面对叛乱时的果断和坚决。他不仅迅速响应了敌人的攻击,还成功地进行了反击,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稳定的重视。

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对稳定与和平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