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见罢兵制书,曰:“大功垂成,奈何弃之!”谋于周庠,庠劝建请韦公还朝,独攻成都,克而有之。建表称:“陈敬瑄、田令孜罪不可赦,愿毕命以图成功。”昭度无如之何,由是未能东还。建说昭度曰:“今关东籓镇迭相吞噬,此腹心之疾也,相公宜早归庙堂,与天子谋之。敬瑄,疥癣耳,当以日月制之,责建,可办也!”昭度犹豫未决。庚子,建阴令东川将唐友通等擒昭度亲吏骆保于行府门,脔食之,云其盗军粮。昭度大惧,遽称疾,以印节授建,牒建知三使留后兼行营招讨使,即日东还。建送至新都,跪觞马前,泣拜而别。昭度甫出剑门,即以兵守之,不复内东军。昭度至京师,除东都留守。建急攻成都,环城烽堑亘五十里。有狗屠王鹞,请诈得罪亡入城说之,使上下离心,建遣之。鹞入见陈敬瑄、田令孜,则言“建兵疲食尽,将遁矣”,出则鬻茶于市,阴为吏民称建英武,兵势强盛;由是敬瑄等懈于守备而众心危惧。建又遣其将京兆郑渥诈降以觇之,敬瑄以为将,使乘城,既而复以诈得归。建由是悉知城中虚实,以渥为亲从都指挥使,更姓名曰王宗渥。
王建见罢兵制书后,毅然决然表示:“大功垂成,奈何弃之!”他的这种坚持和果敢精神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卓越品质。在面临重大决策时,他不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和风险,更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和大局,展现了他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王建与周庠商议后,决定请求韦昭度返回朝廷,由他独自攻打成都并最终成功夺取该地。这一决策显示了王建深思熟虑和审时度势的能力,他认识到只有当局势有利、时机成熟时,才能一举成功。他的决策不仅基于对形势的精准把握,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深切关怀。
王建在攻占成都后,果断采取措施,将陈敬瑄和田令孜两位罪大恶极的官员绳之以法,以彰显正义和法律的不容妥协。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更是他治国安邦理念的具体实践,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王建还深知团结的重要性。在他控制西川期间,他积极争取其他节度使的支持,尤其是与韦昭度合作,共同对抗叛变的将领杨晟。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为他后来的扩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建在位期间,还注重发展经济和提升民生福祉。他通过减免税收、发放粮食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赢得了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支持。这种关注民生的理念,不仅提升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他的统治增添了合法性和正当性。
王建作为前蜀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敢于担当的领导者。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勇于面对挑战,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