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河中节度使崔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戊戌,削夺王行瑜官爵。癸卯,以李克用为邠宁四面行营都招讨使,保大节度使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东面招讨使,彰义节度使张鐇为西面招讨使。克用遣其子存勖诣行在,年十一,上奇其状貌,抚之曰:“儿方为国之栋梁,它日宜尽忠于吾家。”克用表请上还京;上许之。令克用遣骑三千驻三桥为备御。辛亥,车驾还京师。壬子,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罢为右仆射。
以护国留后王珂、卢龙留后刘仁恭各为本镇节度使。
时宫室焚毁,未暇完葺,上寓居尚书省,百官往往无袍笏仆马。以李克用为行营都统。
九月,癸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孔纬薨。
辛未,硃全忠自将击硃瑄,战于梁山;瑄败走还郓。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对于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全诗翻译:以前河中节度使崔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译文:之前河中的节度使(崔)胤担任中书省侍郎和同平章事。
全诗翻译:戊戌,削夺王行瑜官爵。
译文:在戊戌日,剥夺了王行瑜的官职和爵位。
全诗翻译:癸卯,以李克用为邠宁四面行营都招讨使,保大节度使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东面招讨使,彰义节度使张鐇为西面招讨使。克用遣其子存勖诣行在,年十一,上奇其状貌,抚之曰:“儿方为国之栋梁,他日宜尽忠于吾家。”克用表请上还京;上许之。令克用遣骑三千驻三桥为备御。辛亥,车驾还京师。
译文:癸卯日,任命李克用为邠宁四面行营都招讨使,保大节度使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东面招讨使,彰义节度使张鐇为西面招讨使。李克用派遣他的儿子李存勖前往皇帝所在的地方,李存勖当时只有十一岁,皇上非常赞赏他的外貌和才能,抚摸着他并说:“你即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应当尽力效忠于我家。”李克用向皇上上表请求皇帝返回京城;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李克用让李存勖率领三千骑兵驻扎在三桥作为边防防备。辛亥日,皇帝的车驾返回京城。
全诗翻译:壬子,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罢为右仆射。
译文:壬子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被免去了职务,改任右仆射。
全诗翻译:以护国留后王珂、卢龙留后刘仁恭各为本镇节度使。
译文:任命护国留后王珂、卢龙留后刘仁恭分别担任本镇节度使。
全诗翻译:时宫室焚毁,未暇完葺,上寓居尚书省,百官往往无袍笏仆马。
译文:那时皇宫和房屋遭到毁坏,没有时间修缮,皇上住在尚书省,百官们常常没有官服和马匹。
全诗翻译:以李克用为行营都统。
译文:任命李克用以行动统帅的身份统领大军。
全诗翻译:九月,癸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孔纬薨。
译文:九月,癸亥日,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孔纬去世。
全诗翻译:辛未,朱全忠自将击朱瑄,战于梁山;瑄败走还郓。
译文:辛未日,朱全忠亲自率军追击朱瑄,两军在梁山发生交战;朱瑄战败逃跑回到了郓州。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末年的动荡时期,通过描述几位主要人物的行动和决策,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记录,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唐朝晚期的混乱局面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