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戊戌,硃全忠大举兵发大梁。
李神福与顾全武相拒久之,神福?窈挤枿使出入卧内。神福谓诸将曰:“杭兵尚强,我师且当夜还。”杭俘走告全武,神福命勿追,暮遣羸兵先行,神福为殿,使行营都尉吕师造伏兵青山下。全武素轻神福,出兵追之。神福、师造夹击,大破之,斩首五千级,生擒全武。钱镠闻之,惊泣曰:“丧我良将!”神福进攻临安,两浙将秦昶帅众三千降之。
韩全诲闻硃全忠将至,丁酉,令李继诲、李彦弼等勒兵劫上,请幸凤翔,宫禁诸门皆增兵防守,人及文书出入搜阅甚严。上遣人密赐崔胤御札,言皆凄怆,末云:“我为宗社大计,势须西行,卿等但东行也。惆怅!惆怅!”戊戌,上遣赵国夫人出语韩偓:“朝来彦弼辈无礼极甚,欲召卿对,其势未可。”且言:“上与皇后但涕泣相同。”自是,学士不复得对矣。癸卯,全诲等令上入阁召百官,迫寝正月丙午敕书,悉如咸通以来近例。是日,开延英,全诲等即侍侧,同议政事。丁未,神策都指挥使李继筠遣部兵掠内库宝货、帷帐、法物,韩全诲遣人密送诸王、宫人先之凤翔。戊申,硃全忠至河中,表请车驾幸东都,京城大骇,士民亡窜山谷。是日,百官皆不入朝,阙前寂无人。
诗句:
- 冬,十月,戊戌,朱全忠大举兵发大梁。
- 李神福与顾全武相拒久之,神福?窈挤枿使出入卧内。
- 李神福进攻临安,两浙将秦昶帅众三千降之。
译文:
冬季,十月,戊戌日,朱全忠大规模地调集兵马从大梁出发。
李神福和顾全武相持了很长时间,李神福暗中逼迫顾全武让他出入卧室。李神福对将领们说:“钱塘的军队依然强大,我们的部队今晚就要撤回。”钱塘人俘虏后逃跑回来告诉顾全武,神福命令不追击,到了晚上派一些疲惫的兵卒先走,自己殿后,让行营都尉吕师造在青山下设伏兵。顾全武一向轻视李神福,出兵追击。李神福、吕师造夹击,大败唐军,杀死五千多人,活捉顾全武。钱镠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哭泣道:“丧失了我这样一位良将!”李神福继续进攻临安,两浙将领秦昶率领三千人马投降了他。
韩全诲听说朱全忠将要到达,丁酉日,他命令李继诲、李彦弼等人领兵劫掠皇宫,请求皇帝去凤翔,宫殿的各个门户都增派兵力防守,出入的人员和文书搜检很严。皇帝派人秘密赐给崔胤一封御札,言语都非常凄怆,最后写道:“我为宗社大事考虑,势必须到西行,你等只向东行就好了。惆怅!惆怅!”戊戌日,皇帝派遣赵国夫人出来对韩偓说:“近来李彦弼等人无礼至极,我想召见你,但形势不允许。”并且说:“我和皇后只是泪流满面而已。”从此以后,学士再也不能见到皇帝了。癸卯日,韩全诲等人令皇帝进入内阁召集百官,迫不得已取消正月颁布的命令,完全依照咸通以来的近例。当天,开朝会,韩全诲等人就在旁侍立,一同商议政事。丁未日,神策军都指挥使李继筠派部兵抢劫宫廷库藏的宝物、帐帷、法物,韩全诲派人秘密送到各王和宫内人员送到凤翔。戊申日,朱全忠抵达河中,上表请求皇帝驾临东都,京城大为震动,士民纷纷奔逃进山谷。当天,官员们都没有入朝,宫前一片寂静没有人。
注释:
- 冬:表示时间。
- 十月:表示月份。
- 戊戌:天干第十位,属阳土,用于记日子。
- 大举兵发大梁:大规模地调动兵力从大梁出发。
- 李神福:唐朝的一位将领。
- 顾全武:唐朝的一位将领。
- 攻临安:向临安发起进攻。
- 两浙将秦昶:指唐朝两浙节度使秦昶。
- 韩全诲:唐朝宦官。
- 闻朱全忠将至:听说朱全忠即将到来。
- 丁酉:天干第十一位,属阴土,用于记日子。
- 令李继诲、李彦弼等勒兵劫上:让李继诲和李彦弼等人领兵劫持皇帝。
- 请幸凤翔:请求前往凤翔。
-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 韩全诲等:指的是唐朝末年宦官韩全诲及其党羽。
- 戊申日:天干第十二位,属阴火,用于记日子。
- 硃全忠至河中:朱全忠抵达河中。
- 表请车驾幸东都:上表请求皇帝驾临东都。
- 京城大骇:京城被吓得大乱。
- 百官皆不入朝:所有官员都不进朝拜。
- 阙前寂无人:宫门前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唐朝末年宦官和军阀之间的权力斗争。朱全忠(后来的朱棣),即朱温,是一位著名的军事领袖和政治家,他在唐朝末期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这首诗详细记录了朱全忠发动政变的过程,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手腕。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唐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状态,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