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己酉朔,李继筠等勒兵阙下,禁人出入,诸军大掠。士民衣纸及布襦者,满街极目。韩建以幕僚司马鄴知匡国留后。硃全忠引四镇兵七万趣同州,鄴迎降。
韩全诲等以李继昭不与之同,遏绝不令见上。时崔胤居第在开化坊,继昭帅所部六十馀人及关东诸道兵在京师者共守卫之。百官及士民避乱者,皆往依之。庚戌,上遣供奉官张绍孙召百官,崔胤等皆表辞不至。壬子,韩全诲等陈兵殿前,言于上曰:“全忠以大兵逼京师,欲劫天子幸洛阳,求传禅。臣等请奉陛下幸凤翔,收兵拒之。“上不许,杖剑登乞巧楼。全诲等逼上下楼,上行才及寿春殿,李彦弼已于御院纵火。是日冬至,上独坐思政殿,翘一足,一足踏栏干,庭无群臣,旁无侍者。顷之,不得已,与皇后、妃嫔、诸王百馀人皆上马,恸哭声不绝,出门,回顾禁中,火已赫然。是夕,宿鄠县。
诗句:十一月,己酉朔,李继筠等勒兵阙下,禁人出入,诸军大掠。士民衣纸及布襦者,满街极目。
译文:十一月初一,李继筠等人带兵到宫城下,禁止人们出入,各军大肆抢劫。百姓穿着纸和布做的短袄的,满大街都是。
注释:己酉是农历一月的第一天,即农历十月一日。“朔”指月初。“李继筠”为唐代宦官、军事将领。“勒兵”是指率领军队的意思。“阙下”指的是皇宫之下。“禁人出入”是指禁止人们进出。“诸军”泛指所有的士兵。“大掠”表示大肆抢劫。“襦”(rú)是一种短袄。
赏析:本句描绘了唐昭宗时期,宦官李继筠等在皇宫周围带领军队,对民众进行严厉的搜查和劫掠,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和混乱。诗中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当时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