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会将佐议称帝,皆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者也。”冯涓独献议,请,以蜀王称制,曰:“朝兴则未爽称臣,贼在则不同为恶。”王不从,涓杜门不出。王用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之谋,帅吏民哭三日;己亥,即皇帝位,国号大蜀。辛丑,以前东川节度使兼侍中王宗佶为中书令,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阆州防御使唐道袭为内枢密使。庄,见素之孙也。蜀主虽目不知书,好与书生谈论,粗晓其理。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蜀主长子校书郎宗仁幼以疾废,立其次子秘书少监宗懿为遂王。
冬,十月,高季昌遣其将倪可福会楚将秦彦晖攻朗州,雷彦恭遣使乞降于淮南,且告急。弘农王遣将泠业将水军屯平江,李饶将步骑屯浏阳以救之,楚王殷遣岳州刺史许德勋将兵拒之。泠业进屯朗口,德勋使善游者五十人,以木枝叶覆其首,持长刀浮江而下,夜犯其营,且举火,业军中惊扰。德以大军进击,大破之,追至鹿角镇,擒业;又破浏阳寨,擒李饶;掠上高、唐年而归。斩业、饶于长沙市。

诗句: 蜀王会将佐议称帝,皆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者也。”

译文: 蜀王召集将佐讨论是否称帝,大家都说:“大王虽然忠于唐朝,但唐朝已经灭亡了,这正是所谓的‘天给予而不取’啊。”

关键词解释:

  1. 蜀王:指后梁时期的蜀国王。
  2. 将佐:指蜀国的将领和辅佐人员。
  3. 称帝:指蜀王考虑是否建立皇帝的称号,即登基成为皇帝。
  4. 忠于唐:指蜀王对唐朝的忠诚。
  5. 唐已亡矣:唐朝已经不存在了。
  6. 天与不取:指如果上天给予而不取走,意味着应该把握机会。
  7. 冯涓独献议:指冯涓一个人提出建议。
  8. 蜀王称制:指蜀王在国家事务上有一定的统治权。
  9. 贼在则不同为恶:指当敌人存在时,不能做坏事。
  10. 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之谋:指蜀王采纳了宰相韦庄的建议,进行安抚工作。
  11. 帅吏民哭三日:指蜀王带领官员和百姓为哀悼而痛哭三天。
  12. 己亥:即己亥日,古代纪年方法之一。
  13. 即皇帝位:指蜀王即位成为皇帝。
  14. 国号大蜀:指新建立的国家名称。
  15. 辛丑:即辛丑日,古代纪年方法之一。
  16. 以前东川节度使兼侍中王宗佶为中书令:指任命以前的东川节度使兼侍中王宗佶担任中书令。
  17. 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指韦庄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和中书门下的长官。
  18. 阆州防御使唐道袭为内枢密使:指任命阆州防御使唐道袭担任内枢密使。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后梁时期蜀国的局势和政治动荡。蜀王虽然忠于唐朝,但唐朝已经灭亡,因此蜀王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政治方向。诗中提到,蜀王召集将佐讨论是否称帝,大家都说“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这表明蜀王需要在忠诚与时机之间做出选择。此外,诗中还描述了蜀王登基成为皇帝的过程,以及他为了安抚民心而采取的措施。这些内容反映了唐朝灭亡后,各地割据政权如何争夺权力和巩固统治的故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