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帝引兵渡河,声言五十万。晋欣州刺史李存审屯赵州,患兵少,裨将赵行实请入土门避之,存审不可。及贺德伦攻蓚县,存审谓史建瑭、李嗣肱曰:“吾王方有事幽蓟,无兵此来,南方之事委吾辈数人。今蓚县方急,吾辈安得坐而视之!使贼得蓚县,必西侵深、冀,患益深矣。当与公等以奇计破之。”存审乃引兵扼下博桥,使建瑭、嗣肱分道擒生。建瑭分其麾下为五队,队各百人,一之衡水,一之南宫,一之信都,一之阜城,自将一队深入,与嗣肱遇梁军之樵刍者皆执之,获数百人。明日会于下博桥。皆杀之,留数人断臂纵去,曰:“为我语硃公:晋王大军至矣!”时蓚县未下,帝引杨师厚兵五万,就贺德伦共攻之。丁亥,始至县西,未及置营,建瑭、嗣肱各将三百骑,效梁军旗帜服色,与樵刍者杂行,日且暮,至德伦营门,杀门者,纵火大噪,弓矢乱发,左右驰突,既暝,各斩馘执俘而去。营中大扰,不知所为。断臂者复来曰:“晋军大至矣!”帝大骇,烧营夜遁,迷失道,委曲行百五十里,戊子旦乃至冀州;蓚之耕者皆荷鉏奋梃逐之。委弃军资器械不可胜计。既而复遣骑觇之,曰:“晋军实未来,此乃史先锋游骑耳。”帝不胜惭愤,由是病增剧,不能乘肩舆。留贝州旬馀,诸军始集。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胡三省注的编年体通史。全书以时间顺序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诗的原文: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 · 后梁纪三
初,帝引兵渡河,声言五十万。
晋欣州刺史李存审屯赵州,患兵少,裨将赵行实请入土门避之,存审不可。及贺德伦攻蓚县,存审谓史建瑭、李嗣肱曰:“吾王方有事幽蓟,无兵此来,南方之事委吾辈数人。今蓚县方急,吾辈安得坐而视之!使贼得蓚县,必西侵深、冀,患益深矣。当与公等以奇计破之。”存审乃引兵扼下博桥,使建瑭、嗣肱分道擒生。建瑭分其麾下为五队,队各百人,一之衡水,一之南宫,一之信都,一之阜城,自将一队深入,与嗣肱遇梁军之樵刍者皆执之,获数百人。明日会于下博桥。皆杀之,留数人断臂纵去,曰:“为我语硃公:晋王大军至矣!”时蓚县未下,帝引杨师厚兵五万,就贺德伦共攻之。丁亥,始至县西,未及置营,建瑭、嗣肱各将三百骑,效梁军旗帜服色,与樵刍者杂行,日且暮,至德伦营门,杀门者,纵火大噪,弓矢乱发,左右驰突,既暝,各斩馘执俘而去。营中大扰,不知所为。断臂者复来曰:“晋军大至矣!”帝大骇,烧营夜遁,迷失道,委曲行百五十里,戊子旦乃至冀州;蓚之耕者皆荷鉏奋梃逐之。委弃军资器械不可胜计。既而复遣骑觇之,曰:“晋军实未来,此乃史先锋游骑耳。”帝不胜惭愤,由是病增剧,不能乘肩舆。留贝州旬馀,诸军始集。
- 诗句翻译: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 · 后梁纪三”是《资治通鉴》的序号,表示这是《资治通鉴》中的第268卷,也是关于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的部分。
- “初,帝引兵渡河”描述的是梁太祖在乾化元年三月带领军队渡过黄河的场景,他声称拥有五十万兵力。
- “晋欣州刺史李存审屯赵州”讲述了晋州的刺史李存审在赵州驻扎,但他担心自己的兵力不足,请求撤退以避免被攻击。
- “及贺德伦攻蓚县”描述了贺德伦攻打蓚县的情况,李存审告诉史建瑭和李嗣肱:“我们大王正在处理幽蓟的事务,没有多余的兵力来这里,南方的事情交给我们几个。现在蓚县正面临紧急情况,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如果让敌军占领蓚县,必然会向西侵犯深、冀地区,这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麻烦。我们应该用巧妙的策略来击败他们。”。
- “存审乃引兵扼下博桥”讲述了李存审带领军队占据下博桥,并派史建瑭和李嗣肱分别率领队伍去捕捉敌人的俘虏。
- “建瑭分其麾下为五队”描述了史建瑭将他的部下分为五个小队,每队一百人,一个队伍去衡水、一个去南宫、一个去信都、一个去阜城,他自己率领的队伍深入敌阵。
- “皆杀之,留数人断臂纵去”说明了他们在战斗中杀死了一些敌人,但留下了一些断了胳膊的人让他们逃走。
- “帝大骇,烧营夜遁”描绘了梁太祖听到消息后感到极度恐慌,于是烧毁军营连夜逃跑的情景。
- “迷失道,委曲行百五十里”描述了梁太祖在逃跑时迷失了方向,艰难地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冀州。
- “戊子旦乃至冀州”说明了他们终于在第二天早晨到达了冀州。
- “蓚之耕者皆荷鉏奋梃逐之”描述了那些在蓚县耕种的人拿起锄头和棍子追赶他们的敌军。
- “委弃军资器械不可胜计”说明了他们丢弃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和兵器。
- “复遣骑觇之”描述了他们派遣骑兵前去侦察敌军的情况。
- “晋军实未来”,这反映了敌军实际上并没有到来。
- 关键词解析:
- “天雄留后罗周翰”指的是当时的天雄留后罗周翰担任节度使。
- “五十万”暗示了梁太祖声言自己拥有的兵力数量。
- “无兵此来”表明李存审担心自己的兵力不足,请求撤退。
- “蓚县方急”,揭示了该县正处于紧急状态。
- “吾王方有事幽蓟”反映了李存审认为北方的幽蓟地区需要关注。
- “南方之事委吾辈数人”表示他将承担起南方事务的主要责任。
- “使贼得蓚县”指出如果敌军占领了蓚县将会给梁朝带来更大的威胁。
- “以奇计破之”暗示了李存审采取了巧妙的策略来打败敌军。
- “断臂者”指敌军中断了肢体的人。
- “我王大军至矣”表达了敌军已经到达的消息。
- 赏析:
这首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梁太祖在战争中的决心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混乱。其中“当与公等以奇计破之”这句话展现了李存审的智慧和勇气,他不仅指挥军队抵抗敌军,还提出了巧妙的战略来对付敌军。此外,“断臂者”一词也富有象征意义,它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在战斗中的牺牲。整首诗充满了紧张的氛围和战争的悲壮,读来令人深思。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非常著名的一段描述,它记录了梁太祖在战争中的行动和决策,以及他在面对敌军时的勇敢和智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梁太祖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