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蜀大赦。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不忍战。温使典客何荛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公本志果反,请斩荛以徇;不然,随荛纳款。”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徐知诰以功迁升州刺史。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每谓诸子曰:“汝辈事我能如知诰乎?”时诸州长吏多武夫,专以军旅为务,不恤民事;知诰在升州,独选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四方士大夫,倾家赀无所爱。洪州进士宋齐丘,好纵横之术,谒知诰,知诰奇之,辟为推官,与判官王令谋、参军王翃专主谋议,以牙吏马仁裕、周宗、曹悰为腹心。仁裕,彭城人;宗,涟水人也。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
注释: 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卷二百六十八”指的是这本书的特定篇章编号。“后梁纪三”则是这一卷的内容分类。
译文: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后梁帝在位第三年的事件。
赏析: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资治通鉴》中的相关章节,我们可以了解到后梁帝在位第三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状况,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洞察力和严谨的叙述风格。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古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