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爱元行钦骁健,从代州刺史李嗣源求之,嗣源不得已献之,以为散员都部署,赐姓名曰李绍荣。绍荣尝力战深入,剑中其面,未解,高行周救之得免。王复欲求行周,重于发言,密使人以官禄啖之。行周辞曰:“代州养壮士,亦为大王耳,行周事代州,亦犹事大王也。代州脱行周兄弟于死,行周不忍负之。”乃止。
绛州刺史尹皓攻晋之隰州,八月,又攻慈州,皆不克。王檀与昭义留后贺瑰攻澶州,拔之,执李岩,送东都。帝以杨师厚故将杨延直为澶州刺史,使将兵万人助刘鄩,且招诱魏人。
晋王遣李存审将兵五千击贝州。张源德有卒三千,每夕分出剽掠,州民苦之,请堑其城以安耕耘。存审乃发八县丁夫堑而围之。
刘鄩在莘久,馈运不给,晋人数抵其寨下挑战,鄩不出。晋人乃攻绝其甬道,以千馀斧斩寨木,梁人惊忧而出,因俘获而还。帝以诏书让鄩老师费粮,失亡多,不速战。鄩奏称:“臣比欲以奇兵捣其腹心,还取镇、定,期以旬时再清河朔。无何天未厌乱,淫雨积旬,粮竭士病。又欲据临清断其馈饷,而周杨五奄至,驰突如神。臣今退保莘县,享士训兵以俟进取。观其兵数甚多,便习骑射,诚为勍敌,未易轻也。苟有隙可乘,臣岂敢偷安养寇!”帝复问鄩决胜之策,鄩曰:“臣今无策,惟愿人给十斛粮,贼可破矣。”帝怒,责鄩曰:“将军蓄米,欲破贼邪,欲疗饥邪?”乃遣中使往督战。鄩集诸将问曰:“主上深居禁中,不知军旅,徒与少年新进辈谋之。夫兵在临机制变,不可预度。今敌尚强,与战必不利,奈何?”诸将皆曰:胜负须一决,旷日何待!”鄩默然,不悦。退谓所亲曰:“主暗臣谀,将骄卒惰,吾未知死所矣!”他日,复集诸将于军门,人置河水一器于前,令饮之,众莫之测。鄩谕之曰:“一器犹难,滔滔之河,可胜尽乎!”众失色。后数日,鄩将万馀人薄镇、定营,镇、定人惊扰。晋李存审以骑兵二千横击之,李建及以银枪千人助之,鄩大败,奔还。晋人逐之,及寨下,俘斩千计。
翻译:晋王爱惜元行钦英勇善战的本领,从代州刺史李嗣源那里请求他,李嗣源迫不得已才把元行钦交出来,任命他为散员都部署,赐姓名为李绍荣。有一次,李绍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剑砍伤了敌人的面部,但伤口未愈合,高行周就救了他而使他免于死亡。晋王又想要求得高行周,因为说这话时不便直说出来,于是秘密派人用官爵俸禄诱惑他。高行周辞谢道:“代州供养着许多壮士,也是为了大王啊!我高行周侍奉代州,也就如同侍奉大王一样。如果代州能救我的兄弟脱离死亡,我高行周就不忍心辜负它。”于是才停止要求他。
赏析:
- 晋王与高行的周的关系:文中描绘了晋王对高行周的敬重和重视,通过对话展示了晋王对高行周的赏识和信任。
- 李绍荣的英勇表现:李绍荣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气和忠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英勇行为不仅赢得了士兵的信任,也让敌军感到畏惧。
- 政治策略与个人牺牲:晋王在争取人才的过程中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对个人命运的考虑;然而,这也体现了一种悲剧色彩,即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 历史背景与人物抉择:通过这一故事,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人物选择的影响,以及这些选择对国家和个人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