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或告唐军已过曹州,尘埃涨天,赵岩谓从者曰:“吾待温许州厚,必不负我。”遂奔许州。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泣曰:“臣为陛下挥剑死唐军则可矣,不敢奉此诏。”梁主曰:“卿欲卖我邪?”麟欲自刭,梁主持之曰:“与卿俱死!”麟遂弑梁主,因自杀。梁主为人温恭俭约,无荒淫之失;但宠信赵、张,使擅威福,疏弃敬、李旧臣,不用其言,以至于亡。
己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瓚开门出降,嗣源入城,抚安军民。是日,帝入自梁门,百官迎谒于马首,拜伏请罪,帝慰劳之,使各复其位。李嗣源迎贺,帝喜不自胜,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帝命访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
诗句原文
戊寅,或告唐军已过曹州,尘埃涨天,赵岩谓从者曰:“吾待温许州厚,必不负我。”遂奔许州。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泣曰:“臣为陛下挥剑死唐军则可矣,不敢奉此诏。”梁主曰:“卿欲卖我邪?”麟欲自刭,梁主持之曰:“与卿俱死!”麟遂弑梁主,因自杀。
译文
在戊寅这一天,有人报告说唐朝的军队已经过了曹州,尘土飞扬,赵岩对跟随他的人说道:“我对待温、许两个州非常厚待,一定会不辜负他们。”于是投奔了许州。梁的主上告诉皇甫麟说:“李氏是我世代的仇敌,按理说不可能屈服于他的刀锋之下。我不能自己处理此事,你可以切下我的头。”皇甫麟哭着说:“如果陛下为我挥动宝剑战死大唐军队,那就可以了,我不敢接受这个诏令。”梁的主上问道:“你是想出卖我吗?”皇甫麟想要自杀,梁主制止他说:“和你一起死吧!”于是皇甫麟杀死了梁主,随后也自杀了。
注释
- 戊寅: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第九个日干支,指农历二月二十五日。
- 或告:有人报告,可能是指间谍或情报人员。
- 赵岩:人名,后唐的大臣,这里指的是他在政变中的角色。
- 从者:跟随的人,这里指赵岩的追随者。
- 待温许州厚:对待温、许两州特别优待。
- 必不负我:一定不会背叛我。
- 奔许州:投奔许州,即离开后唐而投奔后梁。
- 梁主:即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父亲,后梁的开国皇帝。
- 李氏:指唐朝。
- 世仇:世代仇恨,指唐朝和后梁之间的仇恨关系。
- 理难降首:按理说我不应该投降。
- 不可以俟彼刀锯:不能等待对方的刑罚,指不能坐以待毙。
- 吾不能自裁:我不能够自杀。
- 卿可断吾首:你可以帮助我砍下脑袋。
- 皇甫麟:人名,后唐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
- 梁主:即梁太祖。
- 李氏吾世仇:李家是我的世仇。
- 理难降首:按理来说我不应该低头。
- 不可俟彼刀锯:不能等待他们的刑罚。
- 吾不能自裁:我不能够自我了断。
- 卿可断吾首:你可以帮助我砍下脑袋。
- 皇甫麟:人名,后唐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
- 梁主:即后梁太祖朱温。
- 李氏吾世仇:李家是我的世仇。
- 理难降首:按理来说我不应该投降。
- 不可俟彼刀锯:不能等待他们的刑罚。
- 吾不能自裁:我不能够自我了断。
- 卿可断吾首:你可以帮助我砍下脑袋。
- 己卯旦:第二天早上。
- 李嗣源:人名,后唐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
- 攻封丘门:攻打城门名为封丘的门。
- 王瓚开门出降:王瓒打开城门迎接并投降唐朝。
- 入城:进入城中。
- 抚安军民:安抚和安定城中的军民。
- 己卯旦:第二天早晨。
- 李嗣源军至大梁:李嗣源的军队到达大梁城下。
- 攻封丘门:攻打城门名为封丘的门。
- 王瓚开门出降:王瓒打开城门迎接并投降唐朝。
- 入城:进入城中。
- 抚安军民:安抚和安定城中的军民。
- 己卯旦:第二天早晨。
- 帝入自梁门:皇帝亲自从梁门进入城中。
- 百官迎谒于马首:文武百官在皇帝马匹前迎接并敬拜。
- 拜伏请罪:向皇帝跪拜并在地面俯身磕头请求宽恕错误。
- 帝慰劳之:皇帝安慰并鼓励这些官员。
- 使各复其位:使他们重新担任官职。
- 李嗣源迎贺:李嗣源前来庆祝和祝贺。
- 不自胜: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和喜悦。
- 手引嗣源衣:亲手拉着李嗣源的衣服。
- 以头触之曰:用头去碰他(李嗣源)说。
- 吾有天下:我有天下,这里指李嗣源拥有后唐的天下。
- 卿父子之功也:是你们父子的功劳啊。
- 天下与尔共之:天下与你共同享有。
- 梁主自刎:梁主自尽。
- 梁主呼嗣源曰:梁主叫着李嗣源的名字。
- 杀嗣源:杀死李嗣源。
- 梁主自刎:梁主自杀。
- 自刭:自杀。
- 梁主曰:梁主这样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嗣源的军事行动和后续的事件,反映了后唐和后梁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悲剧。诗中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还表达了人们对生命、荣誉和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设置,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