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诸籓镇稍稍入朝,或上表待罪,帝皆慰释之。宋州节度使袁象先首来入朝,陕州留后霍彦威次之。象先辇珍货数十万,遍赂刘夫人及权贵、伶官、宦者,旬日,中外争誉之,恩宠隆异。己丑,诏伪庭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及诸将校,并不议改更,将校官吏先奔伪庭者一切不问。
庚寅,豆卢革至自魏。甲午,加崇韬守侍中,领成德节度使。崇韬权兼内外,谋猷规益,竭忠无隐,颇亦荐引人物,豆卢革受成而已,无所裁正。
丙申,赐滑州留后段凝姓名曰李绍钦,耀州刺史杜晏球曰李绍虔。
乙酉,梁西都留守河南尹张宗奭来朝,复名全义,献币马千计;帝命皇子继岌、皇弟存纪等兄事之。帝欲发梁太祖墓,斫棺焚其尸,全义上言:“硃温虽国之深仇,然其人已死,刑无可加,屠灭其家,足以为报,乞免焚斫以存圣恩。”帝从之,但铲其阙室,削封树而已。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二 · 后唐纪一    
梁诸藩镇稍稍入朝,或上表待罪,帝皆慰释之。宋州节度使袁象先首来入朝,陕州留后霍彦威次之。象先辇珍货数十万,遍赂刘夫人及权贵、伶官、宦者,旬日,中外争誉之,恩宠隆异。己丑,诏伪庭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及诸将校,并不议改更,将校官吏先奔伪庭者一切不问。    

译文

梁国的各个藩镇逐渐归顺唐朝,有的上表请求宽恕,皇帝都给予宽慰和释放。宋朝的州节度使袁象先是第一个前来归顺唐朝的,陕州的留后霍彦威紧随其后。袁象先运载了大量金银财宝,贿赂刘夫人以及朝廷中的权贵、伶人和宦官,十天之后,朝廷内外都竞相称赞他,他的恩宠非常特殊。十八日,皇帝下诏命令所有投降的藩镇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以及各位将领,都不更改旧制,对于已经投靠伪唐的将领一律不加追究。

注释

  1. 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光,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到唐德宗贞元十四年止的历史事件。
  2. 卷二百七十二:指的是书中第二百七十二卷。
  3. 后唐纪一:这是《资治通鉴》中关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纪事之一,记叙了他在位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
  4. 梁诸藩镇:指五代时期梁国的各地方势力。
  5. 渐渐入朝:逐渐归顺唐朝。
  6. 上表待罪:向唐朝皇帝递交奏表表示自己有罪请求宽恕。
  7. 宋州节度使:宋朝的州一级的地方军事长官。
  8. 袁象先:宋州节度使,是率先归降的人物。
  9. 霍彦威:陕州刺史,也是归附唐朝的藩镇首领之一。
  10. 辇珍货:装载着大量金银财宝。
  11. 赂刘夫人:贿赂唐朝的贵妃刘氏。
  12. 内外:这里特指朝廷内部的权贵和宫廷内的官员。
  13. 权贵:掌握权力的上层人物。
  14. 伶人:戏曲演员。
  15. 宦者:太监。
  16. 已丑:即二十四日,古代纪月法中的一种表示方式。
  17. 伪庭:指后唐庄宗自认的政权,与实际唐朝政权不同。
  18. 节度:唐代对节度使的称呼。
  19. 观察使:观察使是唐代设置的高级地方行政官员。
  20. 防御使:防御使同样是高级地方行政官员。
  21. 团练使:团练使是唐代设置的高级地方军事长官。
  22. 刺史:刺史是指唐朝时期的州级行政长官。
  23. 诸将校:泛指军队中的各级军官和将领。
  24. 不议改更:不要改变原有的制度。
  25. 将校官吏:指那些先投降后唐的将领们。
  26. 不复问:不再追究。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后唐初期政治局势的变化。诗中提到梁国藩镇陆续归顺唐朝,特别是宋州节度使袁象先和陕州留后霍彦威的行动最为显著。他们通过贿赂唐朝的重要人物如贵妃、权贵、宦官等,迅速获得了唐朝的信任和重用。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展示了唐朝的宽容和接纳,还体现了唐朝在处理这些叛臣问题上的策略和智慧。

诗中也反映了唐朝的中央集权政策,强调了皇帝对于归顺的藩镇节度使和将领的不追究政策,显示了唐朝对于维护统治稳定的决心。此外,诗中还描绘了唐朝内部的权力结构,包括皇族成员与非皇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宦官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这些细节增加了诗的历史感,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